
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1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读后感2今天,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书,书名为《国学经典诵读》。
书一发下来,我便迫不及等地读起来,其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跟黄金一样宝贵,但黄金却买不到时间。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想到了许多中外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
先说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吧。有一天,牛顿请了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他等了许久,还不见朋友到来,于是他就先回实验室工作了。他这一工作起来就是四、五个小时,等他记起约朋友吃饭之事走出实验室时,餐桌上的菜已经吃完了。原来他的朋友们等了许久不见牛顿,肚子饿了就先吃了,牛顿看着杯盘狼藉的景象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怪不得我觉得肚子还饱饱的呢!”于是又回到了实验室。他是如此珍惜时间,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再看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他一生著作等身。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能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时,他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和看电影的时间用在写作上罢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可以说是吝啬,因为少去了生活中的休闲和娱乐。
读着这些名人的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早晨,闹钟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妈妈一声声地催促我起床,而我却死赖着床不起来,一直挨到七点,才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扒了几口饭,睡眼朦胧地去上学。时间在我赖床的时候溜走了。到了学校,老师开始上课,我望着窗外蓝蓝的天空,欢飞的小鸟,心早已飞到操场上去了,时间又在我望向窗外的时候溜走了。中午,我吃完饭,妈妈叫我午睡一会,我想,中午那么长时间,可以和同学们打乒乓球。于是,我向学校奔去,时间又在我的笑声中溜走了。晚上,我玩到了九点,才急忙打开书包,把作业拿出来写,写了几下又去睡觉,时间又在我的枕头边溜走了。
时间,在医生心中就是生命;时间,在企业家心中是金钱;时间,在科学家心中是发明。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国学经典读后感3最近,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中华诵·国学经典》。老师说,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我们炎黄子孙都应当精读的。书中主要收集编排了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灿烂篇章。它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老师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我读了起来。
这本书上面都有注音我们没有阅读障碍,书中有一小部分古诗我们曾经学习过,读起来很亲切也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很多没有读过的古今贤文和古诗我们也能结合注释和赏析较好的理解内容,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经典”。那真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这经典是我们民族的印记。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诗的意思是:积蓄很多黄金不如多买些书留给后代使之明白事理。有田不去耕种,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去读,子孙就会愚笨。仓库空虚生活就没有了保障。与博学之人畅谈一次,受益胜过读书。一个人如果不博古通今,就想马牛穿上衣。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呢?酿成美酒只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笔。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经典诗句多么深刻啊,读了这首诗我们谁都明白,留给子孙的最好财富是书,告诉我们最简单深刻的道理是人要学习。这一句句经典话语让我们感受着我们中华民族昨天的.文明,想象着这我们的未来。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鉴往知来,传承我们的中华文明!创造文明的新中华!
国学经典读后感4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并且生动趣味。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十分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最终,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教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齐涌上心头。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 ……此处隐藏4688个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
国学经典读后感12《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合上书,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我。
故事主要讲的是君主周幽王整天吃喝玩乐,掠夺美女,根本无心管理朝政。大臣将漂亮姑娘褒姒献给了周幽王,可褒姒整天闷闷不乐,从没露出一丝笑容。幽王无论如何也不能博得褒姒的一笑,这时,有个叫虢石父的马屁鬼,出了个馊主意:让幽王把娘娘带上骊山玩几天,到晚上把烽火点起来,让诸侯都来相救。果然,到了晚上,诸侯们看到烽火突起,火速赶来。可大家赶到镐京,才知道这只是一场游戏。褒姒见大家乱哄哄地白忙了一场,果然觉得有趣笑了一笑。不久,西方的`犬戎真的入侵镐京。幽王赶紧派人点燃烽火向四方诸侯求救,但这次大家以为这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都不相信。于是,犬戎大队人马抢走美女和许多金银珠宝,才退兵回去。结果损失惨重,幽王也被杀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为幽王深深叹了一口气。我突然想起了《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放羊的孩子不也像周幽王一样先是撒谎说危险来了,惹得边上的人们都带着道具前来相救,最后才发现白来一场。到危险真正来临时,人们也就不相信他了,最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还赔上了性命。
在生活中也一样,如果你撒谎了,那么你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基本的物质——诚信。如果你想讲诚信丢失,只需随便撒个谎,这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当你后悔时,试图挽回这一切时,就成了十分困难的事。丢失之时,转眼间就能做到。挽回之时,却要花个十年八年时间来获得它。如果丢失了诚信,在生活做许多事都不能如愿以偿。你到邻家小店去买东西,别人不会赊账给你。你到别人家做客,别人会时时提防着你。你走在街上时,别人指指点点议论你。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的立身之本。让诚信之花处处开放,世界变得更美好!
国学经典读后感13“国学”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对世人的影响自是不必多言,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弟子规虽浅显却极富哲理,能够给人以生活上的指点、学习上的.教导,成长中的导航……它教会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还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父母长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国学激励着我们,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应乐观积极,努力争取向上,不要被挫折打倒,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人生。
古人所言:“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记载:“周朝闵损因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全,便再取了后母,而后母却虐待子骞。在寒冷的冬天只给他穿单衣,父亲知道子骞受后母虐待后,便要休了她,子骞便为后母求情,最终一家人生活和谐美满――单衣顺母。想想我们呢?身为人子,我们对父母却知之甚少,关心更是不多,任性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还天真地说着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话语。真的觉得自己不懂事。
细细体会,其中包含着尊重师长、孝敬长辈、诚实守信等可贵的品质,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的民族精神,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
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学,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跟我们共同走进《弟子规》,体会国学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国学,品味精彩人生;让我们一起倡导经典国学,完善自己的人生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14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名著,可谓是国之瑰宝。而我们学校为了引导我们从国学经典中领悟国学精髓,就安排了我们去读《大学》这本书。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现代,当物质极度丰富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转",越来越关注物质的重要性。技术文明愈发达,精神文明愈堕落,有如一把秤的两头,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对于儒家孔孟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先贤明见,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有重新认识、深思的必要。
古语说,"知人先知己",就是说人应该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前则前,该后则后,前后不能颠倒。安份守己,按层次、级别尽职尽责,不越轨,不越级,不犯上作乱,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工作、生活当中,就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智中出礼,用礼来约束自己,做到克己复礼,诚于中,形于外。礼中出义(勇),义中生仁。仁、义、礼、智总归一信(五德)。学以致用,使自己不断提高,敢于攀登。一生无怨无悔,不半途而费,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圣。
仁、义、礼、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为本。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学》这本书我们知道了对国家要尽忠,对朋友要义气,对长辈要尽孝,对身边的人仁慈。还了解了许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饱眼福。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终身难忘!
国学经典读后感15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老子》作为国学的精粹,它像春风细雨丝丝入地,慢慢的渗透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是一部智慧之书。无论是其宇宙论还是其人生观,无不放射着照耀四海的理性光芒,充满了一种彻察彻悟的大智慧,体现出人类从原始崇拜时代走入理性思考时代的文化提高。并且,正如多数中国古代圣贤一样,其思维的焦点在于人生。虽然老子对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宇宙运动变化规律都作了深刻的.追问和解答,创造了独特并且自洽的形而上体系,但他所最关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问题。他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强调人要“道法自然”,都是在启发人们从“天道”体察“人道”,引导人们顺从规律而少犯错误。
道,这一课告诉我们:能够用语言表达的“道”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能够用概念来表达的“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常无”和“常有”同出于道,名称却不一样,同样叫做微妙。
国学世界的知识是无限的,是永不泯灭今后,今日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当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我感兴趣的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我走出迷茫,使自我的人生简便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以此为骄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国学,必将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