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 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3、齐读课文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 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滚
六、 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认读生字。
2、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 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 指导朗读第二节
4、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1、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桥教案 篇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读《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话,该段话介绍的是赵州桥的特征。“(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听后请同学们画出该桥的示意图,并体会加点词的准确性。(准确的介绍了大拱的形状和小拱的数量及在大拱上的位置。)然后明确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明确目标
1.复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3.学习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感受文中的语言特色,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语言特色:简朴。简朴在遣词炼字方面很突出。如介绍赵州桥的成就,用“最伟大”;介绍其历史,用“最古”;说明其外形,用“横跨”“雄伟”“雄姿”;介绍其施工技术,用“巧妙绝伦”,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妙趣横生,绰约多姿,准确和严密,这主要表现在运用词语、造句和组织句群上。关于运用词语,如在第一段的三句话中,分别用了“桥”“拱桥”和“石拱桥”这样三个范围大小不同的词语。在列数字说明时,数字准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准确的表现。文中也用了一些“概数”,如“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路面平坦,几乎与桥面平行”,这些句中的“左右”“大约”“几乎”是表示约略的词语,用上这些词语反而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也正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关于造句,如说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在这个句子中,用“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再如说赵州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个复句极为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最伟大、最坚固和最古老。关于组织句群。如第九段对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再如第十段,除开头一句和最后一句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分为两个句组。第一、二句是一个句组,第三、四句是又一个句组。两个句组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为了把我国石拱桥的特点说得明晰、具体,特别要把赵州桥、卢沟桥的艺术价值说得生动形象,本文还适当的运用了一些描写方法。如对卢沟桥两旁石栏石柱头上石狮子的神态,寥寥几笔,就刻画得神态逼真、活灵活现。
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中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就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典型的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给人的印象具体、深刻。数字说明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的虽然只是概数,但也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比较说明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这种说明方法,使人印象很深。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回答明确:
(1)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练、平实、生动。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
2.研讨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后.总结课文最主要的写法?
答:①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②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石拱桥的特征。
(2)在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删去“不但”“而且”,是不是可以呢?或者改为“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是不是可以?
答:“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不可以删去。如果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先后次序不可以颠倒,颠倒后就会改变作者的原意。 ……此处隐藏1883个字……根据提示背诵
4、欣赏本诗歌曲。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
1、学唱本诗歌曲。
2、选择喜欢的诗节背诵。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看到 云雾 白浪
想到 红军曾强渡
如今的模样
英雄的土地和人民
桥教案 篇5一、教材分析:
《在阿维翁大桥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课本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故乡的桥》的一首歌。这是一首法国儿童游戏歌曲,旋律平稳,节奏欢快,情绪活泼。第一部分齐唱,展现孩子们欢歌舞蹈的愉快心情;第二部分二声部的合唱丰富了音响,把欢乐的气氛逐步推向高潮而结束。这首歌曲通过唱与听、唱与跳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1。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 能和谐地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3。 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三、教学重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能和谐地演唱二声部
五、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年年月月立水中,不怕雨来不怕风;只为方便大家走,坚持日夜不收工。猜一建筑物。
2。 生:桥。
3。 师: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桥”,我们首先要来学习一首法国儿童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新歌教学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 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内容?
3。 生:在阿维翁大桥上唱歌、跳舞。(“我们跳得多欢畅”)
4。 师概述歌词的大意。
5。 再次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分成几部分?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6。 生:两部分;齐唱和二声部合唱。
7。 师:哪一部分是齐唱, 哪一部分是二声部合唱?
8。 学习第一部分(齐唱):
1) 边拍节奏,边跟唱两遍
2) 跟琴声演唱
9。解决难点:学习第二部分(二声部合唱)
1) 学唱高声部
2) 讲解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大跳音程以及延音记号的演唱
3) 自主学习:前后桌讨论,请一小组派代表起来演唱低声部
4) 全班演唱低声部
5) 分组作高低声部错开演唱
6) 交替演唱
7) 加上力度变化演唱二声部
10。指定高低声部,全班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三)舞蹈创编
1。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阿维翁大桥上唱了歌,还有哪一项没做?(跳舞)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大家前后桌讨论下能加些什么舞蹈动作呢?
2。 播放《在阿维翁大桥上》作为背景音乐。
3。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讨论的动作是什么?看哪个小组想的动作多。
4。 老师引导学生边唱边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来到法国的阿维翁大桥上欢歌跳舞,下节课我们要带着这份热情去感受我们中国北京的桥,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桥的资料,下节课请大家来说一说。下课
桥教案 篇6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步调一致的“集体性阅读为自主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究、自由表达交流、自由练习展示,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教学流程
一、自由研读,明确重点
1、解题探读
(1)读题理解。读题,仔细想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让学生自主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法去发现,明白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写作的内容、重点、体裁和选材范围,认识到题目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2)扣题探读。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的内容。如:卢沟桥建在什么地方?卢沟桥是哪一年建的?卢沟桥上有多少狮子?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问题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研读。
(1)说说认识。说说自己对卢沟桥的了解,结合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介绍卢沟桥的有关句子,认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议议重点。课文重点是写卢沟桥,还是狮子?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展、分组探究、全班讨论,确认课文重点是介绍狮子。可从以下几点去研讨:课题中词与词的关系,插图景物的主次,文章内容的详略,课文总起句的意思等。着力训练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重点内容上。
二、自由择读,理解重点
1、认识句子。课文第一句为全文的总起句:“北京有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让同学们找找、读读句子,初步认识歇后语的组成,理解句子的意思,认识它在全文的作用。
2、理解句段。卢沟桥的狮子并非数不清。“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共501只”但“真是很难数清楚”。为什么呢?放手让学生自由自主地择读有关句段:(1)数量很多。241根望柱上都雕着狮子,总共有501只。(2)大小不一。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数不清。(3)形态各异。课文第二自然段连用了5个“有的”,介绍了狮子的不同形态。通过学生的自主择读、圈点、交流、吸取,各自经历一个探索、发现、领悟的过程,并以“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难以数清的'原因,从具体到概括,全面认识卢沟桥的特点
3、读背句段。
(1)体会写法。学生自由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是最感兴趣的狮子的某一特点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介绍方式,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如数量很多、大小不一是以数字来说明的,形态各异是以事物加联想的排比句式来说明的。
(2)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教师随机点拨
三、自由品读,丰富重点。
1、欣赏美。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能读出你的喜爱知情吗?学生自由品读、交流情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狮子的形态美。
2、想象美。
卢沟桥501只狮子就这五种形态吗?你能不能想象出狮子的其他形态,并说说自己的联想?
3、创造美。
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卢沟桥上欣赏着这些可爱的狮子,你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借物抒情,选用某一形式去创造美。如动动口,向别人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动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刻一刻、捏一捏狮子。这样把学习与实践,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学习、实践、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