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来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狼来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来了》教案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用语言较清楚地回答问题。
2.能大声、有表情地在集体面前讲述故事。
3.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合作表演。
4.喜欢参加故事表演活动,体验共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录像带、录像机、电视机、表演道具(角色头饰、场景等)。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录像,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2)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讲述故事。
(1)集体完整讲述故事,能运用故事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讲述。
(2)分组自由讲述,人人参与。
3.表演故事。
(1)个别儿童在集体面前讲述故事,其余儿童根据故事讲述做相应的表演。
(2)分组表演故事,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分配角色、合作表演。
资料
狼来了
从前,有个小孩每天都要到山上去放羊。
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时,感觉很无聊,就大叫起来:“狼来了!狼来了!”
在山下干活的'人听说狼来了,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带了镰刀、锄头、扁担,飞快地咆上山来打狼救孩子。大家跑到跟前一看:咦?羊在乖乖地吃草,根本就看不见狼。“狼在哪儿呀?”大家问这个小孩,小孩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根本没有狼,是这小孩闹着玩儿呢。大家很生气,说了他一顿,叫他以后不要再说谎了,然后就回去干活了。 过了几天,大家正在忙着,又听见那个放羊的小孩在喊:“狼来了!狼来了!”
大家跟上回一样,放下活儿带了镰刀、锄头、扁担,赶来打狼救孩子,谁知道又上当了。根本没有狼,还是这个小孩在闹着玩儿。
大家很生气地说:“上回跟你说了,叫你不要说谎,你怎么又说谎了?”这小孩呢?他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心里在想:瞧我,一个小孩能叫那么多大人上当,多有本事!
又过了几天,这个小孩又喊起来:“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打狼呀!”
大家听见了,谁也不去理他。有人说:“这小孩说了两次谎,这回肯定又在说谎了。”有人说:“我们上了两次当,这回再也不上他的当了。”
哎呀!这回真的是狼来了!狼涨着血红的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见了羊就咬,咬了羊,又要来咬这个小孩。
“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打狼呀!”这小孩一边跑,一边叫,可是谁也不来救他了。
小孩拼命地逃,从山坡上滚下来,这才没让狼咬到。可是他的羊全给狼咬死了。从此以后,这个小孩再也不敢说谎了。
《狼来了》教案2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发展幼儿思维,学会用表情动作展现语言内容。
2、体会、感受“无聊”“得意”“害怕”三种情绪,试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三组词语。
3、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从中感受“诚实做人”的重要。
活动重、难点:
1、体会三种不同的情绪。
2、明白“诚实”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动画故事,无聊、得意、害怕三组表情(咋准备?)和词组)
2、《狼来了》故事音乐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引出主题。
二、演示课件,学会用表情动作表达语言内容。
1、观看故事《狼来了》。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幼:——
师:那请你们想一想,故事中的小孩一个人在山上放羊,没人说话,没人玩,一天又一天,时间长了他会觉得怎么样?
幼:——(总结无聊,难受等)
2、演示图片一:
无聊,烦——
那你们觉得无聊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来做一做。 (引导幼儿做无聊难受的表情动作,可以将特别幼儿的动作大家一起示范)。
3、演示图片二:
师:呀,快看!他得意高兴的样子,他为什么这么得意?
幼:因为他欺骗了农民伯伯,伯伯们上了当——
师:他是怎么得意的'?那你得意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可找个别幼儿来演示一下自己得意高兴的样子)。
4、师:小朋友们,狼来了——(老师做狼状冲到幼儿中间)。
幼:害怕,叫等
师:你们如果真的见到狼来了,会怎么样?
那故事中的小孩看到狼真的来了,他害怕么?
幼:害怕
演示图片三:看!狼真的来了,他害怕极了。(师做发抖状)。
三、认识总结三种表情动作,认识词组。
1、师:刚才我们做了几个表情动作,我们来看看哪些词宝宝来了。
A、师:这是什么表情
幼:无聊
点击出示无聊词组 你有没有体验过无聊?什么时候?
B、师:看这个!
幼:得意
谁认识这个词? 瞧你得意的,你一定认识,来给大家说说.
C、师:这个呢?
幼:害怕
点击出示害怕词组 你害怕过吗?你看到什么会害怕?
2、我们来做表情变变变的游戏,我们来看看大家有没有记得词宝宝的名字。
打乱顺序出示词组三组(幼儿可念出)
四、动作表演故事,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用动作来讲故事,想不想来试一试?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来表演狼来了的故事。 教师带幼儿语言提示幼儿做动作
五、故事讨论,从中得到诚实教育。
总结: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孩么?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因为他不诚实,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六、 跟随音乐表演故事。能够合拍的表演。
自由结束……
《狼来了》教案3设计意图: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 未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作为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欲望,使他们有合作的需要。而设计一些幼儿都喜爱的、必须在合作下才能完成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孩子认识 ……此处隐藏6384个字……?经常说谎会怎样?我们要做个什么样的孩子?
(2)小结:经常说谎的人说的话,人家不会相信。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随便骗人。
4.延伸:欣赏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狼来了》教案12教学目标:
会有声有色地讲这个故事;在反复地读、讲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说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点:
会有声有色地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做到“有声有色”。
课前准备:
投影、了解学生状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树立本节课的目标。
1、谁讲故事是有声有色的,你最喜欢听呀?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有声有色”地讲讲《狼来了》的故事。
二、个人独立尝试有声有色地读。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同学特别帮助。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建议:把自己最拿手的读给伙伴们听;自己觉得有困难的请求伙伴帮助。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负责下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随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小组。
四、组际交流。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小组最拿手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派代表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 教师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之间的互评,学生间的`互评,分角色朗读等),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组织好整个交流过程,鼓励孩子们大胆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孩子有声有色地朗读。
重点指导:
有一天,他在山上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 山下的人听见了,赶快跑上山,忙问:“狼在哪里?狼在哪里?”
放羊的孩子笑着说:“没有狼,没有狼!” (引导孩子理解“大声”、“赶快”、“忙”。)
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的孩子有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
山下的人听见了,说:“这孩子又在说谎了,别理他!” (思考:山下的人为什么不再理放羊的孩子了呢?理解“好几回”)
五、有声有色讲故事。
1、教师建议: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
可以分角色讲;
可以每人讲一小段;
可以一人主讲,其他人帮助;
可以边讲边演。
2、各组分头活动。
3、汇报交流。
《狼来了》教案13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狼来了的教学,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个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说话表达能力,让学生分角色对这个故事进行表演,体会不同角色带给他们的感受。让孩子们更深刻更形象理解故事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按照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突出表现角色的特征。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大胆地表现出角色特征。
活动准备
1、欣赏故事《狼来了》,熟悉并掌握故事内容。
2、动画片《狠来了》的VCD、角色头饰。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狼来了》。
引导幼儿观察片中角色的表现形式。
2、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对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对话,再次练习。
3、教师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尝试表演。重点指导幼儿运用表情和动作表演。提醒幼儿当孩子第三次喊“狼来了”的时候,山里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如第一次的着急、第二次的气愤、第三次的不屑一顾。以及说谎的孩子无助的焦急。
4、全班分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布置舞台,准备道具,进行分组表演。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教学,提高了大部分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深刻的'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明白今后应该怎么做事,怎么做人。同时也提升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多运用,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狼来了》教案14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经验,建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结合故事情节与画面,理解“无聊”、“玩笑”、“纷纷”、““哈哈大笑”、“气愤”、“拼命”、“理会”、“捉弄”、“伤心”等词语。
教学准备:
大书 狼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活动:
角色导入:出示狼的头饰,和幼儿简单讨论的狼的特点,教师简单总结之后引出教学读本,提示故事和狼有关。
二、阅读大书
(一)出示大书,让幼儿观察封面画面,简单猜测故事内容。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书的书名叫什么?(“狼来了”)
2、封面上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做什么?在哪里放羊?
3、小男孩在放羊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请你们猜一猜?
(二)逐页阅读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首先来看看读本的第一页。
1、教师先朗读正文,再观察画面。提问:“无聊”是什么意思?从图画的哪里可以看的出小男孩很无聊?
2、顺序出示2—5页,教师朗读正文,幼儿观察画面,然后回答问题:
(1)小男孩开了什么玩笑?
(2)山下的人们是什么反应?
(3)小男孩为什么哈哈大笑?
(4)人们为什么生气?
3、遮挡文字,顺序出示图画6—8页,幼儿观察画面,建构故事内容。
(1)请幼儿参考前面几页的文字内容对这一小节进行讲述。
(2)教师揭示下面的文字和幼儿的表述进行对比、评价,解释词语“气愤”。
4、遮挡文字,顺序出示图画9—12页,幼儿观察画面,建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
师:你们讲述的真好,故事里怎么说的`?一起来听听老师读这一小节的正文,你们边听边观察画面,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小男孩为什么拼命叫?
(2)人们为什么不理会他?
(3)小男孩为什么伤心?
三、总结分享:
出示记录表,按照故事发展阶段回顾故事,完成表格。 教师完整朗读文本一遍,请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记录在表格里。
四、阅读小书
分发小书,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1-2遍后,请幼儿自己阅读
组织幼儿讨论:小男孩错在哪里?他得到了什么教训?无聊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快乐又不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