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时间:2025-07-15 12:24:33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简史》读后感1

前前后后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随着读书工具的进步,慢慢喜欢上了听书,嗯,比起,收集的信息并不比少,但是需要更用心,用脑。

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在不知不觉间竟然从最远古的农业革命,到工业发展,再到当今的科学革命,信息时代,从古巴比伦到英法美的崛起,甚至还穿插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嗯,可能是我读书不够,脑容量储存不够,所以在我看来,称“旷世奇书”也不为过。一本完结,除了感慨赫拉利的眼界与才华,也发现为啥自己的学习没有像他一样高效率,因为自己一直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不能从整体出发,没有把各个学科之间好好联系,老是顾此失彼,大意失荆州。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某个非常普通的下午,其实发生了会决定你未来一生走向的事情,而你浑然不觉。对生活,对历史,我们向来只有后见之明。

人类简史里讲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情,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但如果对某个时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受到结果影响,只看到最后成真的可能性。事实上,真正只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

时间将在你身上铺陈开来,时间向前,人也向前,你若回头去看,第一行就写好了归路。

共勉。

《人类简史》读后感2

对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或许,快乐在于追求幸福;或许,快乐在于有目标,有理想,并为共奋斗终生……但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只看了我们表面的发展,却没有深究:我们是否真的比祖先过得快乐了呢?《人类简史》讲的是智人7万年的进化史。其实,我们自认知革命以来,一直生活在一个虚幻而缥缈的世界中,所谓的金钱、帝国、宗教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这些想象使我们得到了发展,却也让人类的野心愈发膨胀,进而跃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欲望不仅会给人带来压力和痛苦,更有可能会使人类因此而灭绝!

了曰: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我看来,我们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禄而约束自己,迫使我们劳累终生呢?我们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罢了。书中写道:“现在埃及人民比他们的祖先有更完备的.医疗系统,更舒适的房屋,但却仍有许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贫苦,命运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一颗永远也无法满足的心,不断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学会满足,更要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们无需因成功而欣喜,更无需因挫折而悲伤,这样只会耗费心神。我们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观上的感受。长此以往,自己的心灵就会变得澄净明洁,即不受外界喧嚣的污染,也不受所谓“快感”的影响,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乐就是知足常乐;快乐就是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乐就是寻求本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人类简史》读后感3

作者的很多想法都很独到。烹饪改变了人类的进化,人体肠道缩短,大脑得以更好的进化;从遗传的角度来说,小麦是否是最成功的,它干掉了其他物种,让自己得以铺天盖地的繁殖,让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植它,为它服务;是一个个伟大的虚构故事让人类协作聚合在一起,例如宗教、例如国家,都没有实质的意义,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让所有人信服,并为之打拼。动物靠自身器官的进化来维持生计,而智人靠日益发达的大脑,制造工具利用工具,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智人从采集者转变为农民再到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远航到其他岛屿,占据了地球上各个角落,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灭绝了所有会危及到自身的物种,长毛象、地懒、剑齿虎,包括小岛上的原住民,包括人类一族但不是智人的尼安德特人都未能幸免。

作者不停在质疑,我们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活得轻松,相反幸福感在下降,自杀率节节攀升,我们个体的痛苦和努力只是换来了群体的进步。

智人的未来会不会被生物工程、仿生工程、无机生命给毁灭?生物工程例如植入基因,挑选最优基因组成新的智人;仿生工程,例如制造机械手臂;无机生命就可能把我们的记忆备份传输到一台电脑里,构建人工大脑,让这台电脑的思想举止都像正常人一样。细思极恐,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似乎并未跟上,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并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人类简史》读后感4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书名很牛叉,内容也很牛叉,简直装叉必备!

书中内容时间跨度之大,完全与书名相匹配。读完基本可以对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进化有一个简单了解,对于一个知识储备不足的人来说,简直可以是科普宝典。

但由于书中介绍内容时间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节点处内容也不十分详尽。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市面上有很多详解书籍可供钻研。

下面介绍本书读后感。

第一,很庆幸在读这本书之前读了《杀戮与文化》并且不小心看过《神的历史》,因为书中对这两方面的描写并不多,但是这两方面却在推动历史。人类的发展时刻伴随着杀戮,从人类还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杀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办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甚至出现在部落、国家、民族、金钱等一系列概念之前。

第二,由于书中内容时间跨度更长,所以读这本书有一种站在上帝的视角旁观人类的赶脚。会更容易跳出人的身份来思考人,这很重要。因为旁观的时候对优点和缺点的认知会更少有主观偏见。

第三,着眼于个体的时候,会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放的更大,而着眼于历史却能清晰的看到个体。这对思考特别有好处。

第四,书中虽然对人类过往描述的更多,但因为主体始终都还是人,所以,今天的很多情况在历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与根源。

第五,读过本书后发散了好多,譬如自由、快乐,还有其他。

《人类简史》读后感5

曾经一度痴迷与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的磅礴历史和慷慨义士当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这么去了,他所认知的世界摈弃了利益、仅依靠义气来诠释生命。“宁赴湘流,葬乎江鱼腹安能皓皓白,蒙世俗尘埃乎?”屈原也就这么走了,他所认知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下苍白,所以他要让自己的一腔热血染红这个腐朽的国度,在永恒的历史长河重现当年怀王“一鸣惊人”的大国风采。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但随着我了解的越趋深入,我的志趣却越来越难以和当今现实社会相融合,我向往那种自由热血的年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现实压迫的`日常生活。

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人类简史》,这是所有我曾看过的历史书中都未曾有过的格局,第一次,过 ……此处隐藏2788个字……达澳洲,那时很多大型野生动物,但为什么智人能战胜他们,有人认为是自然选择,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人却认为气候变化不足以让这些大型动物灭亡,智人学会用火,帮助了他们狩猎,同时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动物认为智人这种体积小的动物对他们不能造成威胁,可能也是加之气候的影响,导致了大型野生动物在澳洲的灭绝。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农业时代的出现,相对来说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好过,他们需要下地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需要弯腰插秧,浇水,除虫,于是演化出了颈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出现了货币以及银行。这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有其最本质的原因,因为需要了,因此就出现了。

文章最后谈到了快乐,一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难免不同,这是世界上总有一种人不学习也聪明,没有钱也快乐,但那个人绝不是你。我们既然通过几千多年的演化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在生活中,要多从大的视角看问题,也许会快乐很多。作者:小仙女在江湖

《人类简史》读后感12

书籍介绍从人类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史,其中包括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学革命等几个阶段,以及每次重大变革对人类的影响。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会对世界有另一种认知。

下面内容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加大,自然法则或许会因为人类而改变。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还是被战争毁灭?或是被人类亲手创造的某种东西奴役?

科技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哪些才是人类进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发展为了金钱?还是为改善人类生活?

人类的生活空间从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动范围扩大、视野变广的条件下,可以寻找全世界同样爱好的人,可我们在拥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时,同时也疏远了身边的实际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难道会比实际的“社群”让我们更加不寂寞吗?

现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担心被野兽吃掉,战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区燃起。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个朝代有现在这样安全和“自由”。

说到自由,自由与平等生来就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个人的自由与人类的平等似乎从进入农业革命开始就无法解决。并且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信仰,一个资本家、一个佛教徒、一个回族穆斯林、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犬儒主义者……现在看来,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回望过去,不用说中古欧洲十字东征,即使是上个世纪,这个场景都可能让人无法想象。现在面临的或许不是信仰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

历史已逝,未来可期,珍惜现在。

《人类简史》读后感13

从动物到上帝,其实这个书名很有讽刺的意味。

本书一步步的推倒,从几千年的时间来看,每个时间段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上帝,支配者,却支配的还是自己。并用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维护着,作者并没有说这个想象共同体(依靠文明 货币 民族 法律等等)是好是坏。但也推导出了,在这个共同体中逻辑的矛盾(美国独立宣言对比汉莫拉比法典)以前看罗辑思维中说人类社会是个想象共同体,使大家拥有一个可以想象的社会轮廓,并使人类进步,貌似很有道理。今天看了这本书,作者真实想表达的就是人类就是个动物,还不如蜜蜂社会。因为人类为了营造一个有阶级的社会,杜撰了自由民主博爱这宽泛概念。

但支配人的是人自己创造出来钱这个概念,这个想象最大推动世界一体化(非领土),但作者从文明的角度再反过来看,世界一体化又摧毁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包括中华文化,不可逆)并朝向单一稳定的价值观。但这个价值观本身又是矛盾,缺乏逻辑支持。从作者证明了证明人类进步的`一些表现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作者认为无论技术和科技的进步,都无法改变这个阶级的社会,因为总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把别人当成动物,而人根本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对此我认为作者是悲观,从牛被关进笼子象征人类被自己束缚(虽然牛数量达10亿只)再写到小麦发展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也没使人过得更好更自由,反而......所以我判断作者最为羡慕的是采集社会(绳文文化)哈哈...最后说句,罗辑思维没逻辑。

《人类简史》读后感14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瓦尔赫拉利,这本书根据作者自己视角讲述了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现存的物种都是经过若干年的进化,人类也早已进化到了生物链的最顶端。随意科学的快速发展,科技革命将一些多少年前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时候,就像是作者最后一章节–智人末日,强大的科技在若干年后会不会使人类遭遇危机?这将带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呢?

近代科技发展异常的迅速,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技术现如今已经处于相当成熟的.阶段,几十年的克隆羊,现如今可以做人体仿生器官;几十年前的超大电脑的运算速度,远远比不上一部普通手机;很多以前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如今也都有特效药;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也让我们享受到了便利。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渐渐被它们奴役了。

出门打车用手机,叫外卖用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打电话的工具,随着手机智能化,网速的升级,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管是地铁,餐厅还是洗手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人在看手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有专家预测了几百年后的人类由于手机的存在发生驼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担心,机器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控制人类,当他们真正学会人类的思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阅读历史在于让我们牢记过往,牢记那些经历的挫折,利用积累的宝贵经验去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类简史》读后感15

开篇即精彩,好书不容错过。作者真是脑洞大开,竟然发现了早已融入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稀松平常的惊天秘密——国家、宗教、企业之类的东西其实都是虚幻的、人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只要借助于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虚拟的现实就能控制着人类的生活,就能让一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共同协作、共同奋斗,从而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价值,这一发现真的让多少人惊奇不已、大跌眼镜!

通过阅读本书,个人认为人类进步的源动力是欲望在驱使,人类的每一步文明的发展前进,都是为了更好的享受——掌握了火的使用,除了能够驱赶野兽之外,最重要的是获得热量、获得更容易消化且美味的食物;发明了语言和文字,除了能够更便捷的交流与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精神层面的享受,诸如此类,发明车、船、飞机,甚至美食、电影等等,说白了都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享受欲望和精神需求欲望。因此,个人认为人类的欲望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作者不愧是来自以色列的青年才俊,通篇读过来,无不时刻被其博闻强识、博古通今所深深折服。全书涉猎面甚广,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天文地理、飞禽走兽无所不包,让人看了大涨知识的同时,不禁拍案叫绝,绝对是本好书。

不过作者在书中阐述的个别观点有点不能接受,作为一名传统的中国人,觉得作者有时候有点过分的宣扬自由平等了,过犹不及,谨慎接受。

《《人类简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