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5-10-06 17:16:10
【优秀】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优秀】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

一个活泼可爱又淘气的小姑娘,跟着她的外祖父,在菜园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并玩耍着。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无拘无束,在属于她和外祖父的天堂里尽情地撒欢。这是《呼兰河传》中的一个简短片段,也是民国才女萧红童年时期的真实写照。

是啊,乡村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在祖父的包容和疼爱之中,幼年的萧红在菜园子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令人难以忘怀的童年生活。她在这个欢乐的天堂中,能够随心所欲,尽情地玩耍。吃根黄瓜,捉只蚂蚱,踢个菜种,泼瓢凉水……幼年萧红的幸福快乐,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赏读完这一段美文,脑海中依稀闪现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这一段与萧红类似的童年生活,可是我人生中的一份无比珍贵的宝藏啊!

小时候,爸妈由于工作关系,于是将我托付在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在老家,我天天可以和小伙伴们挑着担子,拎着篮子,带着老虎钳,上山摘桔子,体验趣味十足的“摘桔乐”,回到家后,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美美地饱餐一顿。中午,小伙伴们互相串门,在院子里嬉戏打闹,顺便蹭一顿可口的午餐。下午,小伙伴们会献出自己的那一份“血汗钱”,和大家一起凑钱买碗香气四溢、回味无穷的馄饨,大家各自分到馄饨后,唏里哗啦,风卷残云。然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瞄一眼小伙伴们嘴边的馄饨皮,相视一笑。如果天气晴朗,老天开了恩,我们通常会上山去探险,有时候,林子或果园里也会有我们的身影。有时,我们会抓只罕见的小虫儿,采朵奇异的小花儿,接着,又跟上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向另外一个地方进发了。在山上,如果我们饿了或渴了,摘几个枇杷打打牙祭不为过。运气好的话,我们就能发现几块光滑,而且呈扁平状的.石头,然后,大家便会带上石头,前往附近的一个池塘,打打水漂过过瘾……

在那时,邻居都是自来熟,两个陌生小孩刚见面就能打成一片,好不快活!可是现在,在这个先进的时代,这种日子不复存在了,以往,孩子们玩耍时那银铃般的笑声也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那一座座直上云霄的高楼大厦占去了孩子们玩耍的空间,那一个个豪华的钢筋水泥盒却彻底禁锢了孩子们的心。现在,写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读不完的补习班,是儿童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他们无不被这三座大山压得近乎窒息。学习和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渴望自由,我们也需要一个萧红式的童年。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被无情地扼杀了。

邻居?一起生活了十来年,连对方的相貌以及名字都是一问三不知,更别提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尽情玩耍了。在现代人的脑海里,邻居往往只是一个未知、模糊的概念。

萧红的童年令人向往,每个人自己的童年也值得怀念与珍惜。过去的那份天真烂漫,被现代化理念吞噬了。在此,我要大声呼吁:“还我们一颗真正的童心!”

呼兰河传读后感2

手捧《呼兰河传》,坐在房间里,陶醉在故事中。

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所发生的一个个故事。这本书是萧红写的,写的淳朴,易懂。她在最后一章《尾声》里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虽然幽美的事情确实不多,但还是被我找到了几件,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从这段话里可以体现出作者萧红小时候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小孩,会和祖父开开玩笑,没有什么烦恼。但是,如果仔细读《呼兰河传》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萧红家中的后花园就是她小时候最好、最开心的玩乐之地了。比起现在,我们的玩乐之地,萧红家的后花园就显得十分渺小了。

到后来: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耍了祖父一把,她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杰作而感到得意,她在书中多次写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见这样的开怀大笑有多么难得呀。

我认为最悲惨的事就是在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是在书里第一章出现的一个镜头。泥潭有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都会遭受到灾难,泥潭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潭里。人们有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但没有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我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么愚昧的村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顺应社会,顺应天意,认为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就是他们的悲哀!

《呼兰河传》里有一个人物——年仅12岁的团圆媳妇,刚来时她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她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有一天,团圆媳妇要当众洗澡,要说洗澡,还不如称为烫澡。里面有一句形容团圆媳妇的话: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一个12岁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吗?终于,小团圆媳妇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不敢退缩,脸上带笑,心也要拿钢筋水泥加固过,就怕一旦动摇再难鼓起勇气。这人生啊,说不艰辛是骗人的。若碰上某个深夜心思彷徨的时候,看到凄婉的文字,不自觉就会放缓了呼吸,放松了情绪,任寂寞席卷而来。想着罢了罢了,今夜就放肆一回吧。

“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没有?却使邻居街坊感慨兴叹,终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 ……此处隐藏10240个字……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判断哪个是我应当同,哪个又是我该去鄙夷的……一个又一个悲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个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

小团圆媳妇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归结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诸如此类,我不敢想象,当我身处那婆婆的境地,那样的家庭,那样的时代,我能做些什么。他们家的小媳妇死了,来得时候还活蹦乱跳的,谁也没料到,会走得那样匆忙,让婆婆们心酸,他们使了多少钱,费了多大的力气,不过是想让这个媳妇“活”过来啊。那小团圆媳妇呢?她本该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才14岁而已,却以为人妻,为人媳,她该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骂,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还是个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一切都是司空见惯,也是无人能够挽救的。试想一下,如果小团圆媳妇并没有成为文中的小团圆媳妇,那谁又能断定,她不会被另一个小团圆媳妇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为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呢?悲剧笼罩着他们,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一个村落的人,一个地方的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人。

小团圆媳妇一家的悲剧,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静静的从高处看着我们,帝制到民主的转变,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们都经历过了,80年之后的今天,他们都已经消失了吗?没有,他们还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些人,我们,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我们这些脊梁,总是那样的不争气,80年前的灰色或许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头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种“封建”正悄悄的用它们狡黠的眼睛张望着。

只是,不要再那么无奈的活着,又无奈的死去,来去若空。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无聊的假期需要书本的滋润才能充实。这次我看的是《呼兰河传》。

萧红,是与张爱玲并称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呼兰河传》便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讲述萧红儿时回忆的小说,描写了家乡呼兰河的生动画面和风土人情。同时以生动、抒情的文笔真实的再现了当时、当地人们平凡、落后的状况以及平庸、愚昧的封建思想和迷信。跳大神、扭秧歌、野戏台子、报庙会、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一件件有趣的`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别是祖父的园子。萧红有一个非常爱他的祖父,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后院。她到处采黄瓜捉蝴蝶。这是她儿时回忆中最美好的乐章。萧红的童年似灰色,却又似彩色。在充满迷信的灰色封建社会里,萧红用自己的天真描绘出彩色“小时候”

看到祖父的园子,我不禁想到我自己。我也有一个非常爱我的姥姥。我们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它或许不想祖父的园子那么大,它或许不想祖父的园子有那么多水果蔬菜,但它依旧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在那里是一片金黄的麦田,我喜欢趁姥姥忙活时悄悄地躲在麦田中等姥姥找我找得着急时,我会从他身后溜出来吓她一跳。这时候,她总会宠溺地摇了摇头,眼底满是笑意。用不太标准、带着点乡音的普通话嘀咕着:“真淘气!”一到这时候,我便不理她,坐上一旁的藤椅,比上一安静,打起瞌睡。这时姥姥总会拿起蒲扇,在旁边帮我驱赶着蚊虫。就这种事天天都做,我玩不腻,姥姥做不腻。姥姥干活时,我总喜欢跟在她身后看她做,时不时伸手帮一下、摸一下。虽然一直在帮倒忙,但姥姥从来不说,只是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应付两句就管自己摘草去了。摘得不耐烦了就在麦田里跑来跑去,嚷嚷着要姥姥来追。一不小心就摔了个狗啃泥。

有一次,烈日当头,大家忙着收割麦子。我忽然大喊一声我们玩捉迷藏吧,姥姥你来抓。说完便躲起来。我悄悄走到一个人身边对他说:“嘿,快躲好,小心被发现啦!”那人只是不耐烦地抖脚叫我走开。我又分别来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身边,却收到一样的回复。我生气不理他们,一个人躲在角落,不发出一点声音。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已经偏西。我暗暗高兴:你们永远找不到我。不知又过了多久,还是没有声音,我一下跑出来,想向大家炫耀,忽然发现天已经黑了。月亮已经和太阳换好班,带着星星们上岗了。地理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昏暗的黄色灯光。田野里传出蟋蟀和蛤蟆的叫声,空中时不时飞过一群乌鸦。我吓了一跳,连忙往家里跑。一回到家里,大家看见我带着草的杂乱头发,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萧红带给我们的是一部佳作,是一首婉转的、回忆的诗章。这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封建社会中的幼儿萧红。积极乐观的他更是告诉我们:不要过早的感叹童年即将过去,珍惜现在的幸福和天真才是最重要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谈到解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人们本该已经摒弃了愚昧,摒弃了毒害国人千年的迷信思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性的解放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愚昧与迷信仍然存在而且同样让人思考。发生在我身边的经历就足以说明问题。

我所生长的农村,人民无疑都是质朴的善良的,但他们仍然有摆脱不了的愚昧,遇到问题还是会找这种途径寻得解决。比如哪一家出了事遇到了灾难,这家人就会去请所谓的“阴阳仙”来家里吃饭,然后让他瞧瞧家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时这位“仙人”就会在这家宅基地和祖坟地转上一转。结果还真发现了问题:无非就是你家宅基地有些洼,需要用土垫一垫;或者你家门前这个树位置不对,需要挪一挪;再或者你家祖坟地边上少一根桩子,需要嵌入一根。

再比如哪家遇到了麻烦事总是解决不了,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人就会建议这家主人去哪哪找人看一看。主人心里一想,兴许去瞧瞧高人找找办法就真的解决了。于是带上礼物不辞辛苦赶去讨问,说明问题之后这位高人就会指点该怎么怎么做:无非也是你家谁谁谁什么时候不要出门要背星;或者你家闺女出嫁不要嫁到哪个方向;再或者你要在哪个方向烧几天纸等等。求“神”的人都照做了。

这之后,有灾难的`那家好几年都没了灾难,有麻烦事的那家麻烦事也解决了,都风调雨顺了。这时乡亲之间都会相互传来传去,说哪个地方的“仙人”或高人就是厉害,对他赞不绝口,以后谁家要有什么事还去请。就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人们就会再建议主人要不换一个“仙人”再去看看,兴许你家问题很多,需要不同的人指点。这时主人还是会照办,继续“求仙问道”。

如果这些还都是我听来的,那我亲眼所见的就更真实了。我所见的这种我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打出来的名字来命名它。也是哪家有了麻烦,就会找年长的长辈给看一看,是不是碰到哪个孤魂野鬼了。我所亲历的是奶奶做的,有人找她给瞧一瞧是不是遇到谁谁谁了。奶奶清楚了来由,就开始去厨房忙起来。只见她找来一个碗,倒上半碗凉水,用两根筷子在碗上摆一个十字,然后再用一根筷子挑着用麻线系上的小土块,放在十心正上方。

然后开始用手边晃土块边问话。一问:“他家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是不是碰到了你谁谁谁?是的话土块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如果找到了是哪个小鬼搞的鬼,就会先骂上几句,然后二问:“你是不是缺钱花了?是的话土块就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就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然后夜晚几点在哪个方向给这个小鬼送点纸钱就行了。

《【优秀】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