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读后感【集合】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旧事》读后感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宋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虽然我早已读完,但是书中的一幕幕故事情节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这本书是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讲述了自己童年时经历的一些事情。作者用怀旧的笔调描绘了二十世纪初北京南城的生活图景。这本书里一共有5个小故事,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惠安馆》和《我们看海去》。
《惠安馆》讲述了英子搬到北京不久后认识了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小女孩妞儿,并且和她们成了好朋友。经历了许多事情以后,英子终于知道了妞儿就是秀贞丢失的小桂子,也就是秀贞的孩子。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英子是个很善良的小女孩,她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深深地感动着我。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爱和淡淡的忧伤,使故事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去看海》这个故事讲述了英子和一个“小偷”之间的故事。因为英子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所以读这个故事时,我特别为英子紧张。这个故事里有一段诗歌《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蓝色的大海上,
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
从海上升起来,
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
我很喜欢这段诗歌。
正如这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也没有人能分辨好人和坏人,一个人绝对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就像大海,海天一色连成一片,让你无法分辨出海与天。
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童年的美好,同时也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只要我们和英子一样,心中有爱,我们也会在童年时光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城南旧事》读后感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听着李叔同的这样一首《送别》,我翻开《城南旧事》,去探寻林海音心中的老北京,走进那一片斜阳古道,城南胡同,感受留在惠安馆里的童年。
书中活泼的英子,严厉的爸爸,勇敢的宋妈,以及小伙伴妞儿和“疯女人”——秀贞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英子,一个天真、善良、活泼的女孩。她理解并接受了别人都讨厌的“疯女人”秀贞,帮助小伙伴妞儿,使她们母女重逢,还把钻石表和金手镯送给她们,希望能帮助她们去惠安找思康三叔。我不禁感叹,英子才六岁,就懂得帮助他人,懂得去爱。她的童年是丰富的、充实的,也是淳朴的,我想有爱的故事的童年就应该是充满回味的。
读过林海音的童年,我问起了爸爸的童年。我知道他的童年有在小溪里捉鱼虾,钓黄鳝,油菜田里躲猫猫,泡在河里洗澡嬉戏,有顶着烈日田间干活、蚂蟥叮咬的苦楚,有过年过节穿新衣、吃猪肉、做糕点的喜悦。
比起妞儿、英子、爸爸的童年,我内心感慨万分,在物质上,我比她们都幸福,但是在精神上总觉得少些什么,也许就是英子的精彩,妞儿的磨难,或是爸爸的磨炼。
默默地合上《城南旧事》,对着窗外的葛溪,脑海中那些朴素的文字,好似把我拉回到从前的北京胡同,身临其境的去领略那里的人物、风景和发生的事。我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以及对童年的眷恋,对逝去的时光、物是人非的感叹,想要抓住童年的'时光,却只剩下深深的回忆。
我渴望童年的精彩,但我也不希望妞儿的磨难;我记住了秀贞与妞儿的不幸,也懂得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学习了英子的爱,会让痛苦随时间慢慢的逝去,快乐在心底永远留存。我想我的童年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带着美好的愿望憧憬未来,让我的童年生活绘出一片海阔天空……
《城南旧事》读后感3寒假,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是一本好书,让人读后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刚起先读时,我只觉得这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可读完后,我觉得作者从生活中的事情里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非常丰富,有兴奋,有苦痛,有悲伤,有感动读完后再细致品尝题目,旧事让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充溢了乐趣。
书中的人物使故事生动起来。调皮可爱的小英子,乖巧懂事的妞儿,失子发疯的秀贞,再加上丰富的情感,让你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而变更。一个个故事,有时让我开怀大笑,有时让我感动至极
主子公小英子是个调皮的小女孩,但她的童年生活令我非常憧憬。西厢房、惠安馆、集市我们现代的生活虽然无忧无虑,但也比不上他们欢乐。但欢乐的童年终究会过去,英子慢慢长大,欢乐也慢慢过去。慈祥的爸爸,美丽的兰姨娘,亲善可亲的宋妈,都纷纷跟着童年里去的'脚步而离开。而我,也像英子一样,上六年级了。也即将告辞欢乐的童年。《城南旧事》让我的思绪回到过去,再次回忆童年的我,那个也曾和伙伴一起尽情玩乐的我,那个也曾到处乱跑,出门玩耍的我。那个也曾不愿上学,被爸爸赶到学校的我这本书,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深深思念
英子是个和善、天真的女孩,在秀贞和妞儿重逢时,她将宝贵的镯子送出去。多么和善的英子,多么关爱别人的英子!想想我自己,有这么帮过别人吗?或许正因为英子的和善,才有这么多人做他的挚友吧。
《城南旧事》是本好书,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童年,不由自主的随着它喜怒哀乐,不由自主的细细品读愿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
《城南旧事》读后感4离别,是一个让人心酸的词,但人生难免都是要经过离别的。《城南旧事》一书,一共6个故事,离别是这本书的关键词,透过离别,让我们知道了小英子的慢慢长大。最后,她终于明白了,离别并不是靠着泪水来结束的,如果可以,那应该就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吧!
《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小英子在做毕业演讲时,疼爱她的爸爸不幸在医院里过世了。此时此刻,她既要同相处多年的同学、老师和母校告别,又要面对她和爸爸的'生死离别。在前边5个故事中,她有哭到生病的历史。可是,这次她真的长大了,面对老师、同学们,她露出了百魅的一笑。回到家中,她仿佛看见了爸爸的身影,还看见了爸爸几年来细心培养的夹竹桃的花儿落了,顿时千万种情绪涌上心头。但是,最终她还是从从容容地踏上了去医院的路。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这时的小英子,作为家里的老大,她开始担负起整个家的责任了。
离别虽然可怕,但它却是真实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害怕与恐惧就不发生,特别是长大以后离别更是紧紧抓住你 ……此处隐藏4171个字……计,只是单纯的。
“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读后感12失去的不会再回来,但心中仍要充满光。——题记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每个人童年必读的一本名著吧。《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所著,本书里面有一个童年。随着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作者的童年也结束了。我一开始其实并不懂这句话,我的童年结束后也懂了,你失去那个最爱你的人,也要成为那些需要你爱的人的大人了。
在作者的童年里,作者遇见过许多爱着自己的人,后来他们全部从作者身边离开了。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个悲剧,又不是个悲剧。作者接受了爱,也失去了爱。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口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那些人都离去了,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落了》,作者亲爱的'爸爸也去了。作者的童年结束了,那时候作者13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一切。作者曾经爱好一切,如今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都又没有结束。
很喜欢书中的这样一句话“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上升起来的,还是从蓝色的天空上升起来的呢?”在英子幼小而纯洁的内心里,没有对错之分。当人们只知道一个小偷的可恨,不知道小偷为何要走上全然犯罪的道路时,只有英子愿意去听一个小偷的故事,愿意帮助小偷定下一起去看海的约定。
成长往往会伴随着数不尽的烦恼,我们会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后发现,我们的童年天真已经褪去,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多了一份对未来的责任。对于英子来说,是父亲去世后,可对于我来说,不知是哪个傍晚和黄昏,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才褪去了稚气。
窗外的流星飞逝,亦如时光无法停留。
《城南旧事》读后感13这是第二次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去年夏天,是我第一次阅读完整本书的时候。
在童年的屋子里,聆听窗外的蝉鸣,阵阵风撩起窗子的帘布,绿油油的树映入眼帘。在这样的环境下, 我将《城南旧事》翻到了最后一页。
与其说它是一部书,不如将它定为回忆更好。
它是怀旧的,其中的情节却又是那样的井然有序:慢悠悠的驼队、缓缓地童年岁月、漫漫的一些人及事......
回忆是有些暗淡的,因为它是已逝的岁月。但在这本书里,我读到的却是积极、是向上。用一种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过去,宛如一部淡雅、含蓄的诗,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想起我,也许,这种积极与乐观才是我最应该学会的。
首先接触到这本书中的故事就是《冬阳 童年 骆驼队》。那种淡淡的感觉,吸引了还在四年前的我。听着老师对这篇课文的剖析,思绪却又回到了那些日子。
或许就是这种淡然,让我仿佛拥到一种真实的,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
又或许现在的人们太匆匆,整日奔波于“三点一线”之间而少了回忆。
“轻罗小扇扑流萤”、如此的'雅趣,我是羡慕之极。尽管寂寞,却能在于自然地亲近中寻找真正的童年。暗夜,萤火虫的点点荧光散发着,拿着小网,蹦蹦跳跳,只为追那比你还要灵快的萤火虫。
我愿拥它入怀,因为不论第几次阅读,都将给自己最珍贵的回忆。
因为,我就只是茫茫世界间的一粒小小星辰,要想使它发亮,就要用乐观、积极、回忆点燃。我想,我在它身上学到的,终身受益。
有时,请放慢脚步,漫步于林间,回想起童年,追逐于童年。正如作者所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城南旧事》读后感1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歌声萦绕在我耳边,回响在心田。那座普通的小城,有美好的记忆档案……
《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本书记叙了小主人公英子的童年琐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思念。以小姑娘英子的稚嫩纯洁的眼光来看当时北京形形色色、跌宕起伏的人和事。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英子因贪玩跑到惠安馆结识了疯子秀贞,不顾别人的反对,跟她成为了朋友。知道她的女儿叫小桂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发现自己的玩伴妞儿就是小桂子。苦命的小桂子终于找到了她的母亲,英子又是激动又是欣喜,便偷拿了妈妈的镯子,让她们坐火车找她的父亲。可遗憾的是,她们都惨死于车轮之下。还有一个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去偷盗的小偷,可是在英子眼里他却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和善淳朴、甘愿付出的好哥哥。英子分不清海和天,便许下和小偷一起去看海的约定,可是最后这个约定还是没有实现——小偷被警察逮捕了。
作者曾说,“他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他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地涌现在我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英子的童年因为有这些人物而充实,可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总是离她而去……
英子能看见世界本来的模样,虽然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也经历过种种悲欢离合,但她却依旧能够保持用一颗童心面对世界。在现在这样喧嚣的城市里,是否还有当年北平的气息?在当今如履薄冰的人们的当中,又是否还有英子那样纯净得一尘不染的心灵呢?不妨放下一份包袱,增添一份温暖与善良。怀着童真,用单纯美好的心去看待事物。
《城南旧事》读后感15翻开《城南旧事》,随着泛黄的纸张、淡淡的墨香,我走进英子的童年。
英子六岁到十二岁在北京城南生活时,与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友情,三天两头的住惠安馆里钻;她对“小偷’许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而伤心难过;她深爱着严厉而慈爱的父亲,父亲的去世让她意识到她的童年渐渐远逝。
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子与秀贞的故事。秀贞是人们口中的'疯子,可有谁知道她疯的原因呢?人们都不理她,只有英子把她当成朋友,愿意陪她,愿意倾听她的诉说,可见英子是善良、纯真的。英子的玩伴妞儿,被养父母领养,但总受到他们的毒打,她的眼睛总是泪汪汪的,眼底下还有泪坑,身上伤痕累累。我为秀贞和妞儿感到难过,没有人理解秀贞的痛苦, 而妞儿还是个孩子都遭到这般待遇,可见当时人心的阴暗,秀贞和妞儿终于相认,我替她们高兴, 也多么希望她们能找到爸爸并幸福地生活下去。可事实却开了个玩笑,她们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看到此处,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任由人们进进出出。英子的世界是悲伤的,一些她所珍视的人都离开了。父亲的去世让她知道了自己的责任,让她从儿童蜕变成了大人。当英子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愈发显得羸弱。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缓缓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他们的情。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我想英子在回忆童年时,也是笑着流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