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11-10 07:32:03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3篇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谁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气的皮球两个,气针一枚。

活动过程

1.说说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和个别幼儿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分别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蹦跳、滚动、飞起来等)。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师: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气),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1)分图讲解,皮球里住着谁?

(2)让幼儿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轮子、喜鹊是怎样运动的?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的是空气。教师用力挤压皮球,并请几名幼儿来帮忙。

师: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说是气体。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东西放出来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离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足气的皮球与瘪气球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猜想。

教师出示瘪的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猜想。

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他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可真了不起!

4.再次欣赏《谁住在皮球里》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气的时候才可以蹦跳、滚动、飞起来。皮球需要空气,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让我们现在一起排好队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要点】

不倒翁的身体的里的物品如何放置。

【活动准备】

玩具不倒翁,各种圆底的材料,橡皮泥,“不倒翁”的歌曲录音,图式。

【活动过程】

一、两个现象

1.提问: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到我们这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教师展示不倒翁的玩法。

2.提问:为什么它叫“不倒翁”呢?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讲述。

小结:原来它不会倒下。推它倒下,它又会站起来,停下来是直直的。

3.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倒下又会站起来呢?

通过观察得出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出不倒翁的身体里是有物品的'。结合图式讲解。

二、探索秘密

1.幼儿探索、操作,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

2.分享交流。

(1)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介绍成功的经验,以及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没有成功的不倒翁之间的区别。

贴上图式,得出结论:橡皮泥要固定,并且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

3.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加以指导。

4.分享交流。

通过观察,发现不倒翁大小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橡皮泥也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不倒翁大小决定了橡皮泥的多少。

教师借助网络图对不倒翁的特征进行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还要有物品,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物品的多少根据不倒翁的大小来选择。

三、延伸

收集各种材料,请幼儿回去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 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灯珠一个,电线一根。

3、 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 电池装反了。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

并请幼儿试装。

② 玩具坏了。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 电池没电了。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利用小电珠发光来检验电池有没有电。

4、幼儿验证实验。

5、小结。

四、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

1、利用电池专卖柜介绍普通的电池和几种特别的电池。

2、了解作用,让幼儿谈谈何处也要用电池,用到什么样的电池,并且从专卖店中找出它。

五、游戏:配电池

研究玩具需要几节什么样的电池,并从专卖店中配好、装好后,自由地使用电动玩具游戏。

《【必备】大班科学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