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共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丰富词汇:理发店、咔嚓、刷子、剪刀、吹风机等。
2.了解理发师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事先与理发店联系,请理发师为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工具名称及用途。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谈话。
(1)请幼儿讲讲自己去过的理发店是什么样子。
(2)向幼儿提出参观的要求:看看理发店有谁,在干什么,理发师用什么工具理发,剪刀剪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理发师理完发后心情怎么样。
2.参观理发店。
(1)引导幼儿观察理发店的布局、设施。
(2)请理发师介绍理发的.工具。
(3)指导幼儿观察理发的过程。
3.参观后的总结谈话。
4.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理发店。
活动二:学习歌曲《理发师》
活动目标
1.边唱边表演歌曲,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音乐特点及节奏。
2.会用不同的理发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理发工具、发型图片、书籍、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布置理发店场景,自然引入。
2.观看课件。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使用什么工具理发?(小结:歌词道白)
3.引入歌曲教学。
(1)音乐游戏:可爱的小音符。(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用语言表现歌曲典型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典型节奏。
(3)完整欣赏歌曲两遍。
(4)学念歌词。
(5)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创编动作。(引导启发幼儿根据歌词自己创编动作)
(7)打击乐演奏歌曲。
(8)自由欣赏乐曲《塞尔维亚理发师》,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开展理发店的角色游戏。
2.进行艺术综合活动:我是能干的理发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能在间奏处做简单的买书动作,并用欢快的声音唱出买书时开心的情绪。
3.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知道节约用钱。
活动准备
《买书》图谱、《买书》音乐、
活动建议
一、熟悉歌曲,通过节奏卡了解附点音符。
1.出示红包,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过年的时候,我们每个小 朋友都拿到了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会用来买什 么?
小结:压岁钱可以用来买很多的东西。
例如: 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图书。
2.观察节奏卡,了解附点音符的特点。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你手中的节奏卡,你能打出这个节奏来吗?能把要用压岁钱买的东西用这个节奏来说吗?(买了一小画笔……)
二、了解歌词,引导幼儿在间奏处用动作表演。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初步了解歌词。
提问:你们知道有些小朋友拿到压岁钱后是怎么花的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买书》。
提问:姥姥给了压岁钱,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在间奏处设计动作进行表演。提问:去书店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你买书时的.心情吗?
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并将动作表现在歌曲间奏处。
三、引导幼儿创编歌曲,知道正确使用压岁钱。
提问:如果以后你们再拿到压岁钱,想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些什么呢?
师:一起跟着老师演唱这首歌曲。
小结:小朋友,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也要知道压岁钱也得来不易
不要浪费,做一个节约用钱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动,请幼儿到表演区与同伴合作进行创编。
附:歌曲
买书
1=C 4/4荃田 词
嘉评 曲
3 5 6 56︱i i6 5(56︱i2i6 5)︱3 5 6 56︱5 53 2(23︱
姥姥给 了 压岁钱,我和妈妈 逛书店。
5653 2︱1﹒ 2 3 3 ︱5652 3︱5652 36︱56533︱
买 了一摞 小画 书,
5 ii6 5︱3 32 1 ︱ii6 5 53 ︱ii6 5 ︱里面的故事 真精 彩。 哎哟 哟, 哎 哟 哎。5ii6 5︱3 0︱5 22 3 2︱ 1 0︱
里面的故事, 真 呀么 真精 彩。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记忆力及音乐的表现力。
3、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为第二段填编新词。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根据优美音乐,跟师做春夏秋冬四季的有关动作。
2、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引起兴趣:小朋友闭上眼睛,数3下睁开,教师吹白色碎纸屑,问:“是谁从天空飞下来?”“小雪花是怎样飞下来的?”(沙沙沙,轻轻飘下来。)
二、展开
(一)看图片学第一段:
1、看图片第一段语言节奏朗诵:“每年的冬天,小雪花都要来到小朋友中间,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2、理解分析歌词:
(1)咱们一起问问“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小雪花会怎样回答?”
(2)“小雪花怎样来的?”
(3)“小雪花要来告诉我们什么?”(冬天来到了)
3、语言节奏朗诵:
(1)师问第一句,幼儿朗诵后三句。
(2)集体完整朗诵。
4、学唱歌曲:“今年小雪花还是唱着歌飘来的呢,你听”!
(1)看图片欣赏范唱。“你听到什么?”“第一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高?”(上行音)“第二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音,一音比一声音低?”(下行音)
(2 ……此处隐藏8812个字……解儿歌内容,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挠脚丫》、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泡泡糖",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泡泡糖"游戏。我们伸出小手来,变颗泡泡糖,一粘粘到头发上,一粘粘到膝盖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师说到哪儿,幼儿小手摸到哪儿。)
2、师:泡泡糖粘到小脚丫上,怎么办呢?
幼:把鞋子脱掉。(引导幼儿脱下鞋子、袜子,露出小脚丫)教师和孩子一起脱袜,边脱边说儿歌:缩起长脖子,拉下长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二、认识小脚丫。
1、师:现在我们的小脚丫都露出来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脚丫上(教师指导幼儿将小手放在小脚上。
2、师:朋友们摸一摸,看一看你们的小脚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脚趾头师:数一数有几根脚趾头。
幼:5根。
师: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你们有几只小脚丫呀?总共有几根脚趾头呢?
幼:有十根脚趾头。
幼:有两只小脚丫。
3、教师小结:两只小脚丫,十个脚指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儿歌:挠脚丫。
1、师:伸出你的小脚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脚趾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胖有的瘦。
师:大胖子在哪儿,小不点呢?用手指一指。
(指导幼儿用手指出大拇脚指、和小脚趾)师:小脚还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儿,有一首好听得儿歌专门讲了小脚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念儿歌:挠脚丫师: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了十根脚趾。
幼:我听到了大脚趾。
师:老师听到儿歌里面说我们的`小脚本领很大的,可以脚尖点地、脚跟点地。
你们知道哪里是脚尖、哪里是脚跟吗?谁来说一说,指一指。
幼:脚尖是脚趾这里。
师:脚尖就是我们小脚最前面的地方,在我们的脚趾这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脚尖点地。(指导幼儿用脚尖点地)(教师提醒幼儿:脚尖师小脚最前面的地方,那脚跟呢?)幼:脚跟是最后面那里。
师小结:小脚的最前面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脚尖。小脚的最后面是我们的脚跟。
我们一起来脚尖点一下地,脚跟点一下地。(指导幼儿感受脚尖、脚跟点地)
3、教师再念一遍儿歌师:老师再念一遍儿歌,请我们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一起念儿歌一边动动你们的小脚丫。
教师拿出泡沫垫,将脚放在泡沫垫上,在念一遍儿歌。边念边根据儿歌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示范师: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脚好玩的地方了,老师请他们上来表演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示范。
延伸活动:
师: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哪里好玩,为什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5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中国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大班音乐欣赏:采茶扑蝶
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