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谭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菜根谭读后感1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后感2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则是一部不啻于集历史与道德、诗歌和哲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一本书籍。
说来惭愧,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以为是与做菜有关的,后来大学挚友在临别毕业时赠予我此书,可能当时太年轻,囫囵吞枣、草草翻阅后未觉深意,书,便被放在了书架最底层。如今,有了些许社会经验后,偶然翻阅,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义,理解挚友的良苦用心。
书中阐述了为人处事、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谭》这样的.清流来洗涤我们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三观。
《菜根谭》说,人生的福祸苦乐,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祸境区,皆念想造成。古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这话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生苦乐转化,全凭心定。我们在人生路上,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间我们无法衡量它们的价值,我们无法衡量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金钱?权势?健康?快乐?这些也只是分子,还有个分母——欲望。名利的欲望太强烈,无异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欲望之火越来越旺,而唯有清静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万别。
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清静之心呢?我们同样能从《菜根谭》中找到独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杂亦浅;历事深,机械迹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们的成长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体悟人情的冷暖,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越经历世事,城府越深,真诚越少,处事越圆滑,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自处?——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去豁达一些,保持纯真的本性。只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纯真,才能在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中岿然不动,才能出走社会多年,归来仍是当年少年模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静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更是一本答案之书——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读后感3很久之前就曾听兄弟姐妹提起《菜根谭》一书,兄弟姐妹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时刻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资料。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明白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因此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领悟。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领悟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 ……此处隐藏10116个字……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啦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啦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菜根谭读后感14还记得20xx年,刚工作不久,看电视剧《遥远的婚约》里,刘思杨对女儿莎莎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当时特意查了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当时在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在早已过而立之年时,读起这本书时,有了很多感悟。
我看的这本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最先吸引我的是书里的插画。这本书一共收录了齐白石高清画作103幅,充满禅味的文字,与或清新或灵动的花、鸟、虫、鱼特别的搭,到处充满着生活的`美学,而且书采用裸辑装订,典雅又别致,让我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的洪应明,据《仙佛奇踪》序言记载,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在入仕与出仕中兜兜转转,最后看透人生。因而《菜根谭》一书,集道、释、儒三家思想的精华。书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主要有修省篇、应酬篇、评议篇、闲适篇、概论篇共五篇383则,《遥远的婚约》里引用的话正是出自概论篇的第69则,后面还有两句“士君子当穷寥落,奈何辄自废驰哉!”说的是君子处于贫困潦倒的境地时,不可自暴自弃!虽然文字偏古文可是并不晦涩难懂,而且充满着儒道真理。
有人说“年少不懂菜根谭,读懂已是中年人”,步入中年的自己是基本赞同这个观点的,年轻的时候初生牛犊、无所顾忌,不会考虑太多,有大把的时光,生活充满着冒险和阳光,很可能对书中的看法和观点不屑一顾。只有当经历生活的磨砺,才能理解作者关于富贵、权利、心性、德行等人生问题的阐述。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论语》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贫穷还是富贵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心性的全部,诚然,现代社会太喜欢以貌取人,看人下菜碟,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只因为背着5万的包“太便宜”,照相只能靠边,最后朋友圈发合影还被裁掉!顾佳也曾在富太太圈中迷失,可是最终她还是找到了自己,用心经营她的茶厂!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堪过。”
工作中,领导和一些老同事会经常跟我们说,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实现价值,不要太看中金钱,应该有更好的价值追求。要能坐得住冷板凳,甘于寂寞。如果你初入职场,你很可能会不屑一顾。工作不就是为了挣钱吗?如果我有钱了,就可以去游山玩水了,还上什么班?人在不经历一些事情,别人的劝告和忠言也只会左耳进,右耳出。只有过尽千帆,才能欣赏到脉脉斜晖!
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可能让我们很多人没有办法长时间静下心来,去认真反复研读下一本书。而像《菜根谭》这种格言文集正适合我们每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上几句!每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菜根谭读后感15书中自有黄金屋,前些日子,项目上买来一批书籍,利用周末闲暇时间,来到阅读室,随手拈来一本小册子,读完之后心静如水。此小册子即为《菜根谭》,作者是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名作就是《菜根谭》。此书内容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个部分,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以说教口吻教人出世入世的道理,意境阔大。阅读过后颇有感想,在此和大家进行分享与交流。
其一是关于“无为”。这本书是老庄思想影响下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极为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其常虚,则义理来据”,又说“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如则这般,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像列子那样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而是把话说得极为淡然,却又很有说服力,让自己成为《菜根谭》里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图片
其二是关于“无欲”。洪应明借鉴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不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著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其三是关于“清闲”,这也是其书最绝妙的一部分。例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又如“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短短数十字,“清闲”之意跃然于纸上,随之而来的还有那超然脱俗的'丝丝禅意。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其语言,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当其落在条条细则上面时,却又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词,极富意境的同时,又温柔细腻。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大家都能偷得一点闲暇,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书中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