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小班音乐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音乐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我是人》
2.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并唱出来。
3.增强自信的自我体验。
活动准备:
与歌词有关的物品及其他物品若干件。
活动过程:
1.以“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故事情节导入活动
(1) 外星人来到了地球,碰到了娃娃,于是外星人问娃娃“你是XX?”,娃娃回答“我不是”。娃娃最后回答外星人说“我是人,你知道吗?”
(2) 外星人问错了,娃娃是怎么回答外星人的.呢?(我不是)
2.用语言“我不是”,表达自己不同于周围物品。
(1) 教师结合歌词内容提问,幼儿及时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不知道她是谁,我们小朋友知道吗?外星人来考考小朋友了。
(2) 坚定地告诉对方:“我是人,你知道吗?”
(3) 你到底是谁?娃娃是怎么对外星人说的?(我是人,你知道吗?)你也可以怎么回答它说呢?(我是人,你知道吗?)
3.用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1) 教师边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物品,边唱问句,幼儿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外星人还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它问:“你是XX?”
(2) 幼儿边看教师出示的物品边唱问句,教师边唱边回答“我不是!”
小朋友们和外星人玩了这么久,肯定把外星人的本领给学会了对不对?你们来考考它吧(老师扮外星人)
4.用其他物品替换歌词中的问句。你还想考考外星人什么?
5.结束活动。外星人说和小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再见。
小班音乐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歌唱活动中不能用单一的形式演唱,这样只会打消孩子演唱的积极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唱歌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演唱。而今天这种对唱和默唱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
小班音乐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2、喜欢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鸟妈妈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3、幼儿学做音乐游戏: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活动建议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感受玩打击乐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图片、音乐、与幼儿数量相当的铃鼓、已熟知使用铃鼓的技巧
活动流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快跟我们的老师打个招呼吧!
师:小朋友们快来看,这些小客人是谁呀?(铃鼓)
师:真厉害一眼就认出来了, 快来一人拿一个铃鼓,看看我们的小铃鼓长的什么样子呀?(铁片、小孔……)
师:孩子们拿着你的小铃鼓到老师这边来。“咚咚咚 咚咚咚”
二、音乐游戏
师:一起来跟我们的小铃鼓跳个舞吧!(好吃的食物)
音乐完毕
师:喝豆浆喽!喝豆浆喽!干杯!干杯!喝饱了?喝饱了就把我们的小碗轻轻的去放下吧!请找到我们的小椅子,看看谁又快又安静的坐好了?(对个别孩子提出鼓励表扬)
师:小朋友,你们还喝过什么呀?(各抒己见:水果粥、西红柿汤、酸奶、可乐……教师进行总结:如西红柿含有丰富的Vc……),你是怎么喝的?(有针对的请个别孩子到前面表演,大家一起学一学。例如:(教师可边说边表演)奥,你是一勺一勺的喝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有一个叫大狼的小朋友非常喜欢喝甜粥,猜猜它会怎么喝?(个别孩子回答)
师:那大狼到底是怎么喝粥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三、分段讲故事
第一段:(教师边讲边表演)
师:大狼在姥姥家是怎么喝粥的。(端起碗啊唔啊唔大口的喝)
师:奥!端起碗啊唔啊唔大口大口地喝,这样喝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弄洒了,倒在身上,弄脏衣服,呛着……)对,你们说的真不错!
< ……此处隐藏2066个字……这次你们大点声音,老师小点声音带着你们再唱一遍。④教师弹琴,幼儿演唱。(请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视情况再来一至两遍)
四、游戏:打电话
你们太聪明了,学得可真快,现在咱们来一起玩个打电话的游戏吧! 请男孩子给女孩子打电话,咱们来试一试!
女孩子,你们想不想给男孩子也打个电话呢?
五、结束
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快给自己拍拍手吧,回家之后,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教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大拇指和小拇指,并熟悉它们的名称。
2、学习跟唱歌曲,尝试创编,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双手的大拇指与小拇指分别画上逼真的笑脸。
重难点分析:
学习跟唱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是重点,尝试创编歌曲是本课的难点。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做拍手律动。
2、出示画有笑脸的大拇指和小拇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那让我们先请出第一位客人!它是谁?
大拇指:"我叫大拇指,小朋友们好!"
师:小朋友请伸出你们自己的大拇指,给客人打个招呼。
幼儿:"大拇指好!"师:第二位客人也来了,看看是谁呢?
小拇指:"我叫小拇指,小朋友们好!"师:小朋友请伸出你们自己的小拇指,给客人打个招呼。幼儿:"小拇指好!"
3、采用拇指对话表演的方式熟悉歌词。
(1)熟悉歌词。师:大拇指和小拇指今天要来我们班找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想找谁做朋友吗?(幼儿自由发言)它们要找另外一个大拇指和另外一个小拇指。到底有没有找到呢?我们来看看吧!(师边表演边朗诵歌词。)
(2)提问:大拇指找到朋友了吗?它们见了面,是怎样打招呼的?(小拇指的提问同上)
(3)请幼儿再完整听歌词。
4、初步学唱歌曲。
(1)师范唱一遍。师:大拇指找到朋友后,可开心了,还唱起了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师范唱第二遍。师:哇!它们唱的好听吗?徐老师也想唱了,你们听听王徐老师怎么唱的吧!
(3)幼儿初步学唱,并能初步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师:你们想学大拇指唱歌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学!
(4)小朋友唱得真棒,再来唱一次。
(5)请个别幼儿表演大拇指。
5、学唱"小拇指"
(1)小拇指:你们唱的真好听,我也要唱,我也要唱。
师:你们听,小拇指也想唱了,让我们一起陪小拇指和它的朋友唱唱吧!
(2)幼儿跟老师学唱"小拇指"。
(3)请个别幼儿表演小拇指。
6.演唱整首歌曲。
7、游戏。
(请一组幼儿躲起来,其他幼儿边唱边问,该幼儿边唱边做答并跑出来)
小班音乐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提要求听音乐。
音乐中有一句特别有趣的`歌词,看看谁能找出来
(2)重复记忆
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挥挥手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咿呀咿呀呦”是很调皮的,她不是一直都出来的,有时候要等等才会出来。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
出现“咿呀咿呀呦”时带领幼儿扭动身体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故事串联情节
(1)小木匠锯木头
分组表演大树和木匠,只有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才能够锯木头哦。
(2)小扇子扇扇风、擦擦汗
随音乐扇扇风,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擦擦汗
(三)结束游戏
洗澡浴球擦身体
师幼将手中纱巾团成小浴球,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小朋友,拿好小木头,一起去给动物们造房子吧。(退场)
小班音乐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花狗》,能够边唱边按乐句变换动作。
2.愿意表演歌曲,体验表演的乐趣。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小花狗”头饰、“肉骨头”胸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小花狗》音乐CD。
活动建议
1.理解歌词,学习歌曲。
(1)教师:“你们见过小狗吗?小狗最爱吃什么?……”
(2)教师示范演唱两遍歌曲,引导幼儿逐句理解歌词。
(3)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小花狗在什么地方?它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它在门中想做什么?”引导幼儿逐渐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教师再次示范演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CD学唱,逐渐会唱歌曲。
2.学习演唱歌曲,练习创编动作。
(1)教师逐句唱歌,引导幼儿分句创编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按照乐句变换动作。
3.玩表演游戏“小花狗”,体验表演的乐趣。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与玩法:请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花狗”和“肉骨头”。音乐响起时,“小花狗”在自己的座位前,边唱边表演,“肉骨头”中蹲在“小花狗”前面,当唱完“汪汪”时,“小花狗”站起来去抓“肉骨头”,“肉骨头”则迅速逃回自己的座位。规则是“小花狗”只能在原地抓,不能离开椅子。
(2)幼儿反复玩游戏,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延伸
可以请幼儿课后带着头饰到院子里跟好朋友玩游戏,也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玩。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