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体会并学习本文触景生情,以物喻人的写作特色。
(二)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理解关键句子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思想内容,感受文中深沉的母爱,感悟亲情。
教学重点: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受文中深沉的母爱,感悟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子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触景生情,以物愉人的写作特色。
教学突破:抓住本文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对母爱的感受体验,并结合还说实际说出自己的见解观点。
教学方法:
1、深情诵读法。本文是一首散文诗,语言质朴,感情细腻,充满生活气息。所以应用反复的朗读,可以加深对文中情感的理解。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2、点拨提示法: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即可。
3、比较阅读法:编者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起来学。除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爱这一永恒的文学主题外。还有一点用意:《金色花》重点表现的是孩子在沐浴着母爱的同时,也想着怎样回报母爱。《荷叶母亲》重点突出的是孩子得到无私的母爱,母爱永远保护着我们,伴我们一生。所以把这两篇课文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懂得在得到母爱的同时,更应该回报母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歌曲片断,让一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深情诵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后教师激情导入: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更是永恒的。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冰心又是如何写母爱的呢?让我们走进《荷叶母亲》,再次感受母爱的温馨。
二、熟悉作者,积累词语。
1、简介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2、词语的积累要主意辨析字形字音和字意,并主意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姊妹(zimei)菡萏(handan),荷花。
欹斜(qi),倾斜、歪斜。荫蔽(yin)遮盖、遮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标明字音、注意节奏,掌握重音语气,把握情感等。
2、学生朗读:用个人读齐读的方式进行。个人读能发挥学生的优点;齐读可以读出整齐的韵律,增强感染力。
3、学生谈读后对课文的感受。进一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四、自主合作,研讨课文
1、课文重点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交流明确:课文重点描写了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
2、文中描写观看雨打红莲,荷叶护莲情景时,时如何描写风雨的?又是如何描写红莲的?作者的心绪随着红莲命运的变化又是如何变化的?
讨论后交流明确:文章写了三次看红莲的经过。
一看红莲浓阴的天――亭亭立者――烦闷
二看红莲雷作雨大――左右欹斜――不适意
三看红莲雨势不减――荷叶护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3、找出本文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讨论后交流明确: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是一种借物愉人的写法。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
五、深入探讨,重点研读。
1、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作者重点描写了红莲,但在写红莲之前为什么要写那个白莲?
3、结尾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是让学生明白写作中前后铺垫的作用。祖父说的开了三蒂莲,家中添了三姐妹,就把花与人联系起来,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问题二,是让学生更细致的研读课文,养成发现问题,主动钻研的好习惯。写白莲被风吹雨打的惨像,是为了和红莲在荷叶的呵护下安然无恙的情态作对比,可以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中心。
问题三,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表达了作者对母爱深深的赞美之情。
六、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写母爱,主题一样,但角度有所不同,你能说出来他们的不同之处吗?
明确:《荷叶母亲》重点是写孩子如何得到母爱的呵护。而《金色花》在写孩子得到母爱的同时,更想到怎样回报母爱。
2、仿写句子。仿照“母亲啊!如果我是园中的花草,你就是那日夜辛勤为我浇灌的园丁。”写出三句赞美母爱的句子。
3、欣赏下面的一首小诗,说出读后的感受。“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思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
七、再次朗读布置作业
1、采用齐读,朗读比赛的方式,反复品味,加深理解。
2、布置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课外阅读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中有关歌颂母爱的诗篇。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一看红莲浓阴的天――亭亭立者――烦闷
二看红莲雷作雨大――左右欹斜――不适意}触景生情
三看红莲雨势不减――荷叶护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荷叶喻母亲
}以花喻人赞美母爱
红莲喻孩子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文中作者细腻的心情变化。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 ……此处隐藏22679个字……─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4、问题探讨: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3)妈妈为什么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1)“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2)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责怪中透出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5、理性感悟
师: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三、品读《荷叶母亲》
1、走近作者
泰戈尔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其中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艺术精髓。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和“小诗”,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写母爱与童心、自然以及人生,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3、问题探讨:
(1)这首诗着重描写的是什么?
生:着力描写红莲,重点是雨中的莲花。
(2)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景?
生:做铺垫,将花与人紧密联系,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作者情绪怎样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作者的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4)篇末“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那道道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5)诗中的荷叶和红莲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荷叶——象征为儿女遮风避雨、无私奉献的母亲。
红莲——象征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逐渐成长的儿女。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品味诗歌朴实、清丽的语言,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读诗,品诗,学写法
学习难点:初学“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万物皆有情,花草有意,山水传情,大自然的一切在文人的眼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荷叶母亲》,看看它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1、注音注解
花瑞(ruì):花开的好预兆烦闷:心情不畅快
姊(zǐ)妹:姐妹菡萏(hàndàn):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适意:舒适攲(qī)斜:倾斜,歪斜。
荫蔽(yīnbì):①(树叶)遮蔽;②隐蔽.这里指长辈对晚辈的照顾。
2、思考:文章体裁是什么?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不押韵,写法同散文一样,但又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于诗意。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连一连,自选一个你会原角度来谈谈
角度多样美
构思真挚美
情感精巧美
写法独特美
三、合作学习、展示提升:
1、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其中的感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是指什么呢?
2、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深情呼告,并用三个比喻句和一个反问句,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路上充满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母亲。并把母爱推向高潮。点明了主旨,深化了感情。
3、(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明确、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4、全文的文眼是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
5、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
明确:荷叶。
4、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寄情或寄情于物。
呼告:
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质疑释疑,精讲点拨。
四、质疑释疑:
五、达标测评: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词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
师生活动
结合工具书及身边资料自主完成
师生、生生合作完成
教师适时点拨即可
检验效果
学生提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