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0 14:50:03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篇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习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3.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教师板书:11.50÷5=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2.9÷6=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

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我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 (元) 1.5元=15角

15÷5=3(角)3角=0.3元

2+0.3=2.3(元)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此处隐藏25966个字……分之一,合成1.5,这样的思考过程呈现的表象显然比之人民币已更进一步;根据小数的结构想到11.5是11个1和5个0.1利用数的组成直接完成分的过程,这是课中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探索想要实现的。

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不尽相同,个体差异现实存在,对于一部分知能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直观表象是理解算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本册小数加减法乘法的学习中均呈现出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中同样借力于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可见数形结合呈现直观表象是新知建立的一个支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弹性设计教学,根据学生课中的表现,适时运用或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操作感知分的过程促使更多的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计算的过程,明确商的小数点如此定位的缘由,真正理解算理。

4、渗透估算意识,帮助理解算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考量,课始创设情境之后,增设一个教学环节“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估算方法估出甲乙商店的牛奶单价都是2元多,丙商店的牛奶单价是3元多。通过这个环节既实现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也可借估算孕伏小数除法的算法“先用整数部分去除”,同时商的大致取值范围的确定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类推等数学学习、探究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课前谈话

从购物这个话题引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课始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㈡创设情境

1、情境激疑。出示主题图画面(牛奶促销广告)甲商店11.5元5包,乙商店12.6元6包,丙商店25.2元8包。

学生交流观察获取的信息。

师:同样的牛奶,到哪家商店去购买好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2、引出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达成共识:比较三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即每包牛奶的价钱各是多少。

㈢探索算法

1、引导估算。

师:看一看,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大约各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得出甲商店大约2元多,乙商店也约是2元多,而丙商店的单价大约是三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说明:首先排除丙商店,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真的要这样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师: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估算的结果又为学生自己尝试着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探索算法⑴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解答这两个数学问题的算式:11.5÷5 12.6÷6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出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⑵初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

②汇报算法。可能出现算法1:将11.5元换算成115角,然后用115÷5列竖式解决。算法2:口算出答案11÷5=2元余1元1.5÷5=0.3元,2+0.3=2.3元算法3:直接列竖式11.5÷5汇报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具体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算法1时,教师可评议: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运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了不起。如果学生汇报出算法2,教师指导其说出思考的过程。重点引导观察算法3,发现这个竖式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引出商上的小数点,教师用红笔着重描出。

③理解算理。

组织思考。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此处点上小数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先将11元平均分成5份得2元,再将剩下的1元和5角合起来是15角,15角平均分成5份得3角,3角用元作单位就是0.3元,3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点上小数点。还可能会从小数的组成上来说明:11个一除以5等于2个一,还剩1个一和5个0.1,15个0.1除以5等于3个0.1,因为是3个0.1所以要写在十分位上。指引该学生用教具来进行操作再现分的过程;指定其他学生看着算式描述计算过程,在其中教师规范竖式书写。

引导比较。师:观察这两种竖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更喜欢哪一种?使学生明确第二种方法更为简洁。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借助于教师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去表达、比较、发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对算法的初步感悟。

⑶尝试应用。

①建议学生用第二种方法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交流。

②指名描述计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建构算法

①师:刚刚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运用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小数除法,观察回顾12.6÷6和11.5÷5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计算的步骤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商出现了小数,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学生有这样的发现,教师充分肯定。

②反馈练习:20.7÷9 18.9÷9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㈣巩固拓展

1、设疑引思。师:刚刚我们估算出丙商店的牛奶单价约是3元多,究竟是多少,同学们有信心将准确的价格计算出来吗?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解决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将4角看成40分,在4的后面添上一个0,40分除以8等于5分。也可能会有学生说出4表示4个0.1,4个0.1,就是40个0.01,添上一个0再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后说明: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可以像这样添上0继续除。

4、反馈巩固。学生独立练习8.2÷5和7.42÷7指定两名同学板演,重点组织评议7.42÷7的计算过程,教师适时追问:十分位上的零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设计意图]情境的延续,同时解决的新问题具有挑战性,新一轮的探究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得以激发。

㈤总结延伸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交流学习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注:作业和板书暂略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