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08 22:08:14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

一、看拼音,补充词语。

fǔélǒnɡ

板()巍()合()

zhùyèfū

()子血()皮()

二、比一比再组词。

斧()冉()辟()混()

爷()再()避()浑()

拢()夜()肤()庭()

扰()液()扶()霆()

三、照样子填空,例:三山五岳。

五()四()七()八()五()六()

三()二()四()五()五()十()

三()六()一()一()千()万()

千()百()万()千()百()百()

四、解释下面词语中加“—”的字

开天辟地()精疲力竭()纵横交错()

五、任选上面一题中的一个词语造句。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七、按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再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左手持凿,()。

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的东西(),变成了()。

3.天每天升高一丈,()每天()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4.天升得极高了,()变得极()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了。

5.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发出的声音变成了(),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隆起的肌肉变成了(),流淌的血液变成了(),筋脉变成了(),皮肤变成了(),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八、背诵6、7、8自然段。搜集神话故事阅读并开展故事会。

九、阅读积累。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一天,她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精卫走过去,怒斥道:"你这个人太不知羞耻,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大孩子走到精卫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竟敢来管我!"精卫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龙王的儿子动手就打。精卫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精卫,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精卫到海中游泳,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龙王的儿子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精卫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

精卫死后,变成一只红爪白嘴的小鸟,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衔来石头与树枝投向大海,并发出"精卫,精卫"的叫声,像是在激励自己。

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天地的学说?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其中的“神话味”,充分感受盘古的神力和无私奉献,以及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对偶句相反相称、句式整齐的特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重点学习第7自然段,学习作者工整的排比、合理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六、七、八自然段。

2、了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感受盘古的神力和无私奉献。

3、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宇宙混沌

1、还记得《开天辟地》这个神话的第一句话吗?(是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神笔马良》的故事发生在?《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吗?《西游记》的故事最多发生在很久以前,而《开天辟地》的故事发生在?

过:是啊,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天地都还没形成,久到人都还没有出现,那时候的世界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2、混沌的世界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说。

3、混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有过很多比喻,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

鸡卵中之黄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黄白既分,是开辟也。

初烹时,茶叶乱浮,清浊不分,此混沌象也。少顷,水在上,叶在下,便是开辟象也。

4、能看懂吗?谁来试着理解一下?

5、你看,这些比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混沌”。这两句话里有一个和“混沌”相对应的词——(开辟)。天地是如何被开辟的,你们知道吗?

二、开天辟地

1、据《三五历记》载,教师朗读一遍。

出示: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2、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小古文,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2)对照课文,自读寻求解释;

(3)小组交流存在疑难。

3、全班交流(先汇报已解决的问题,再提出疑问)

4、相同的故事情节,古今的表达方式却不一样,你觉得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对,很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

5、天地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盘古的出现。盘古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是——。是的,他是一个大神。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大神?

6、你们说的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盘古是一个神,很多神话中都有一个这样的神。你们能举个例子吗?

7、很多神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是人类遇到困难,然后出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神或英雄来解决问题,造福于人类,这就是神话最大的特点。

8、让我们吧目光再次聚焦到这篇小古文的语言上,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9、像这样,字数相等,结构相似,重要的词基本相对的句子称为对偶句。老师读上句,你们读下句。

10、其实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偶句,赶紧去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六句对偶句。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头顶天,脚踏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

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

11、多种形式读。(邀请同伴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12、读着读着,你们队盘古这个大神是否 ……此处隐藏23949个字……性,富于趣味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对于了解本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都非常有帮助。

【设计意图】由一个故事到一本书,引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拓展阅读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品味神话的“神”为中心点,牵动对神话根源的追溯,对神话故事情节三大特点的感悟。

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设计了语用点,即对第2自然段中的“逐渐”一词进行替换训练,让学生明白用词富有变化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对第5自然段的想象事物前加修饰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本节课,我把略读课文当作阅读的补充材料来用,通过阅读两篇文章,让孩子充分体会神话的神奇,并综合两篇文章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神话故事情节的三大特点:神力、法术、变化。通过两个人物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篇文章共有的写作特点。

语文不是学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通过大量阅读,孩子们逐渐提高语文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句式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想象写话,学习作者抓住相似特征进行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师生共同叙述故事的开头

2、知道“混沌一团”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传说中,天和地搅在一起,浑然一体的状态就叫混沌一团。

就在这混沌的世界中,有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大神叫盘古(板书:盘古),他醒来后要——开天辟地。

3、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二、学习“开天辟地”部分

1、默读课文。

师讲解:神话中总是充满着神奇而丰富的想象。读神话,就要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将故事中的画面再现在头脑中。请同学们读这段话(出示句子),在头脑中展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生读书想像。

3、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讲述,穿插讲解: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凿”)

“凿”是干什么的? (打孔的工具)

“斧”是干什么的?

做动作——用力凿和砍,学生做动作,体会开天辟地的不容易。

你们再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生再度深入想象。

4、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盘古那伟岸的.身躯,仿佛看到了他力劈巨石的模样,感受到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5、评价: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

6、过渡:“大鸡蛋”破碎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这些意思相对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老师读上排,你们读下排,体会下这样写的好处?(师生合作对句)

这样的对称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再读体会对称句式的韵律美。

三、学习“顶天立地”部分

1、出示三至五自然段。

3、这些句子合在一块儿讲了什么?

4、自读这些句子,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读好这些句子。

5、指名读。

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

一万八千年,他一天天长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长了6570000丈,

一万八千年,他只保持着一个动作,那就是头顶天,脚踏地。

一万八千年,他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也许他很累,那沉重的天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

也许他很渴,他多么想喝口水啊,但是他——

也许他很孤独,整个世界只有他孤军奋战,但是他——

一万八千年,他忍受是磨难,忍受着孤独,他所做的一切就只为着一个目的——开天辟地。

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是何等的不易啊!,那“巍峨”仅仅是形容他那高大的身躯吗?不,那更是盘古矢志不移的精神!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改天换地”部分

出示:第六自然段。

细读,你们读懂了什么?

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他知道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

2、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引读

他将整个身躯献了出来,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多么丰富而美丽的新世界啊。

请大家看着这美好的世界,再听老师读读这个自然段。师配音乐画面读。你们看到这样美好的世界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体会。(板书:献身精神)

让我们把对美好世界的喜爱、对盘古的崇敬与怀念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

齐读。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老师在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有个发现,考考你们是不是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出示:课件

你发现了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指名学生交流。

五、总结

老师在词典中查到“开天辟地”的意思,是这样说的: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近义词:史无前例

在我们生活中刚刚出现了一些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你知道吗?

你们看,这个神话故事演变到今天,我们又赋予了她新的内涵。

六、课外作业

1、将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找几个其它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板书:

盘古

开天辟地

勇于献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