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10-08 09:58:06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题:

认位置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⑴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⑵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⑶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⑴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⑵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⑴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⑵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⑶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 ……此处隐藏5553个字……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成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图略)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成人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推理思路。)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成人票价×总张数-总钱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成人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成人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成人票数+学生票数=50;成人钱数+学生钱数=260

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成人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

列方程为:6x+4(50-x)=260

(解略)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回应开课时的问题。)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同桌讨论)。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笔算减法(退位)》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这节计算教学的课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是把学生的动手摆圆片和复习、新授联系起来,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小结算理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学生对计算方法会了解的更深。这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课前我先布置让学生回家预习,然后课的一开始检查预习情况。发现班上已经有多数学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能理清算理,正确说出计算的过程并算出得数,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计算51-36时得到的答案是25或者24,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问题一:个位1减5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十位退一当10。在十位上点1点表示强调。

问题二: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上向个位退1后,十位再算几减几?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1减6得到5,在个位写5;十位减去退位的1得到4,4减1等于3,在十位写3。

师:同桌讨论:笔算两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要从个位减起;要点退位点,不要忘了减退位的1;做完后要检查。 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学生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部分学生都能清楚的说出算理。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预设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更是课堂有效的保证。 练习我安排3个层次,其中的判断题罗列了学生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类错误的出现会哄堂大笑,然而笑过之余却能把错误牢记,这就是练习设计的成功。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我反思改进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达到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比较计算方法。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