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时间:2025-11-21 12:24:05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婆的澎湖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1

一、唱唱跳跳复习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唱跳着《校园的早晨》进教室:跳到自己的位子后跟老师站着原地边唱边跳。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演唱的歌曲是《校园的早晨》,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没错,你们还知道哪些校园歌曲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那么什么是校园歌曲?它又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二、台湾校园歌曲时代

1、介绍:(师生分角色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大学生在乡土文学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热潮。校园歌曲就此诞生了。

导语:随着校园歌曲在校园中的传唱,涌现了(多媒体依次出示):《兰花草》《捉泥鳅》、《外婆的澎湖湾》《流浪汉的独白》等大批作品,在校园中广泛传唱。这个时期是台湾校园歌曲的鼎盛时期。校园歌曲也被称为 “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风”。校园歌曲在台湾常被称为校园民谣。

2、点歌台: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听听比较有代表性的《外婆的澎湖湾》。

(片段)

3、介绍叶佳修:导语:同学们,这个时期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领军人物,他就是——(叶佳修)?刚才我们欣赏的《外婆的澎湖湾》就是由他作词作曲的,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观看艺术人生访谈叶佳修的MTV资料)。他是著名的创作型歌手,他的好多作品到现在都在广为传唱呢!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乡间的小路》也是他作词作曲的,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亲自的演唱。

三、复习丰富《乡间的小路》

1、(示谱)学生复习歌曲:同学们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学过了,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完整地复习歌曲,同学们要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同学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教师总结: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相同;(出示1和3)

3、色块填充:

A、同学们看歌曲这里的蓝色块处,请你选择合适的节奏型,拍一拍,奏一奏。(示节奏型)

B、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逐一拍节奏,我们先选择这种来填充。多媒体出示统一用“XX X”和“XX XX XX XX X O”

C、除了可以用手拍出来,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来填充。拿出双响筒,学生练一练。

D、为了节约时间,前面都相同的部分就不唱了,我们选择第三部分第二段歌词来演唱。两组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演唱。

4、解决第二部分:同学们配合得真不错,但是老师觉得还是有点单调,如果第二部分我们用竖笛来伴奏,看看是不是更热闹一些呢?

A、出示竖笛谱,学生一起练习

B、跟着第二部分伴奏音乐:一半学生演唱一半竖笛伴奏

5、解决演唱形式:

A、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B、是呀,《乡》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C、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同学们说的都可以,那么第一部分就用领唱的形式,谁来领唱呢?

6、表现歌曲:一个人领唱第一部分,一人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二部分请一半学生齐唱,另一半学生用竖笛伴奏。第三部分,两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其余的边演唱歌曲边徒手伴奏。注意演唱的顺序。

四、大陆校园歌曲时代

1、导入听《同桌的你》:同学们表现得很丰富,很投入,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歌名是什么?它是不是校园歌曲呢?(听)

2、介绍:受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80年代中期,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歌曲,比如我们熟悉的《校园的早晨》、《童年》、《玻璃杯》等等。刚才我们欣赏的《同桌的你》被大学生们称为当年的“毕业歌”。

3、吉他介绍: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同桌的你》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1. 图片认识吉他

2. 同学们,那个时候,经常会在公园里、各大院校的舞台上、校园的青草地上,听到吉他的弹唱声……浪漫自在又温馨!木吉他是校园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今天老师也想用吉他伴奏演唱一首《童年》。

3. 出示歌词,教师演唱。听完后总结:老师唱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跟着唱了起来,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过过瘾吧!

4. 学生跟着吉他分句学唱歌词。

5. 老师用吉他伴奏学生演唱《童年》

4、表演

同学们唱得还可以,现在我们加入一些声势动作表演一下。会捻指吗?练习捻指,出示节奏,跟着节奏练习。现在那起沙球一起练习,没有沙球的同学徒手练习,节奏也是这样的,拍手呢,练习拍手。

A、出示节奏谱子:沙球(拍手、捻指) X O X O

B、分工:一组捻指,一组用沙求伴奏;还有一半拍手,跟音乐齐唱

5、表演唱《童年》

五、总结

1、总结归纳:今天我们了解了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对校园歌曲有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有什么特点呢?(依次出示问题)

2、学生讨论总结:校园歌曲:由学生们创作或学生传唱的一些描写他们思想感情、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

校园歌曲的特点:轻松活泼,清新自然,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直白,给人美感,易学易唱,贴近生活。

同学们,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来了,桃红了,柳绿了,田间荡漾着新苗的欢笑,神州大地一片生机!同学们,我们拥有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拥有纯洁美好的校园生活,能在祖国妈妈的环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相信我们绿色的祖国到处开满幸福之花!

七、下课

伴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活泼轻松的歌声来演唱

3、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的伴奏,培养学生的乐感

4、通过对作者及演唱者的了解,了解台湾校园民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歌曲为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第3小结的六度跳进使歌曲富有动感,让人们联想到漫步走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留下了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场景,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抒发了对美丽家园的赞美之情。这首歌对于学生们来 ……此处隐藏2679个字……同学都向往大海,希望能到大海边看一看,现在我们就去《外婆的.澎湖湾》里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

2、朗读歌词,正字音。

澎湖湾逐缀

3、欣赏

4、讨论

同学们在语文中,每一篇文章都要表达一个思想或一种感情,那么,听了这首歌,你觉得这首歌里所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5、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6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湾》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歌曲为 4 拍 .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从低音区缓缓进入,曲调平稳,节奏跳跃富有动感,即刻使人联想到,漫步在童年时熟悉的沙滩上,留下一步一个脚印的生动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节奏顿时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进一步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用具: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碰铃、沙锤)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1、 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个美丽的地方,他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6页,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师板书:外婆的澎湖湾

师:同学们美丽的澎湖湾给作者留下儿时美好的的回忆,

2、生自主学习。

白板显示:1、以你已有得的学习经验, 你从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可以从拍号、强弱、速度、节奏、旋律、音乐标记等来分析)

2、 作者叶佳修简介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八十年代爱唱的(乡间的小路 )(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唱伴奏是叶佳修弹吉他演唱的。

师: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是叶佳修专为台湾歌手潘安邦而作的歌曲。这首歌背后藏著许多潘安邦与外婆的祖孙故事,他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听听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三、学习歌曲

1、 初听范唱。1)、要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听完之后眼前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会产生哪些联想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4遍)(每个问题一次次抛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范唱)

2) 划分乐段,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吗?

3)每段的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 (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节奏?用笔标出来。

3、视唱歌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视唱歌谱。

4、 小声跟琴唱。

5、师生一起视唱曲谱。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师: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声音如何表现?(短音弹唱,用顿音的唱法更能表现轻松亲切的情绪)第二部分出现的切分音呢?(动感、思乡之情)

6、生跟琴视唱。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天使合唱团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湾》

7、欣赏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8、填词。(学生分小组唱)

(根据开始抛出的问题讨论、辨别、表现)

9、师示范,生听辨。

四、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师: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们可以用小乐器来丰富B段的情感。选一选哪些小乐器合适?(对比乐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节奏)

1、配伴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想一想、编一编、试一试、辩一辩、 改一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创编节奏型。

(要注意不能破坏歌曲的美感,而要进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组讨论。

3、分组用演唱的方式汇报讨论的方案 。其余小组评价。

4、、小结。

师:把你大脑中的晚风轻拂澎湖湾的情景画成图片,拿起打击乐用最美的声音表现这首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四、拓展

说起下面我们来聆听两首校园民谣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另一首是罗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畅、旋律动听、易于哼唱的特点。

欣赏:叶佳修的《乡间的小路》和罗大佑的《童年》

小结、校园民谣有什么风格特点?

速度中速,歌词都以叙述回忆为主。

这节课即将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体验你参与了多少?

思考:今天的音乐课你参与了多少?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学的?

请写在你的卡纸上。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认识,感知儿歌的.韵律。

活动目标

1、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2、 幼儿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

3、 幼儿会背诵儿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 幼儿背诵儿歌。

活动准备

1、“儿歌”:《公鸡》(幼儿用书)。

2、配套CD《公鸡》。

3、 电视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入。

二、 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画面,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1、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 这只公鸡长的怎么样?

3、 现在是什么时候?

4、 公鸡的嘴里有什么?它为什么要吃个牡丹花?

5、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三、学念儿歌。

1、请幼儿倾听儿歌。(老师完整地念一遍)

2、 提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首儿歌怎么样?

3、 老师教幼儿念儿歌。(用动作辅助念)

4、 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

四、表演儿歌。

老师边念儿歌边和幼儿一起做动作。

五、跟着CD一起巩固儿歌。

老师和幼儿跟着CD学公鸡一起动一动。

附儿歌。

红公鸡,绿尾巴,一天到晚不回家,晚上回到家,还要吃个牡丹花。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儿歌的韵律,诵读儿歌。能认识一些颜色:红色、黄色、白色、绿色等个别幼儿还需反复诵读儿歌,认识颜色。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