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
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
课件、盒子、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元旦吗?
生:喜欢。
师:元旦你想为同学们表演什么节目?
生1:唱歌.
生2:跳舞。
……
师:(课件出示教科书104页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1: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每人表演一个节目,并且是抽签决定自己表演什么节目。
……
师:如果我们也以这种方式表演节目,你还能表演你准备的节目吗?
生1:不一定。
生2:可能。
生3:不确定。
……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可能性。(板书:可能性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生成问题,目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引领思考,探索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拿出准备好的2袋棋子和2个盒子,将1号袋的棋子倒入1号盒子,2号袋的 ……此处隐藏11534个字……、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14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教案15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身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身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生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身谈谈与家长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身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学校特色角等,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果,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发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神往。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和学校与自身生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学校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学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学校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身参与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身参与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与活动时的照片,竞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身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学校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学校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学校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学校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