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16 22:08:05
语文教案3篇[优选]

语文教案3篇[优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练习内容:

本次练习安排了7道题目,内容包括ü上两点的省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把句子补充完整,熟记成语,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毛笔字。其中,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练习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一题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正音。

3.带点字的韵母中都有什么韵母?

4.为什么有的韵母加两点,有的不加?

二、完成第二题

1.自己做题。

2.汇报练习情况,集体订正。

3.小结音序查字法。

三、完成第三题

1.读题。

2.第一句缺少什么?你能针对第一题提出什么问题?

3.指名补充完成句子。

4.用这种方法完成以下各题。

四、完成第四题

1.读词语。

2.同桌交流,理解词语。

3.讲你所理解的词语告诉同学们。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释。

五、完成第五题

1.自读。

2.谈谈对语句的理解。

3.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结合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题意

1.读题,看看题目中说了什么?

2.生活中我们说话的音量是否保持不变?

3.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结合场景练习

1.看第一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

2.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

3.学生用"我们的'教室"这个题目说说。

4.观察2、3幅图,说说该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并练习。

5.指名上台练习,看看说的音量最合环境要求。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木字旁和提手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2.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 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 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 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概括两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二、赏 ……此处隐藏999个字……美国人民的友谊,也使广大旅美侨民倍感振奋与自豪。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还访问了美洲其他三个国家,以及这次出访的意义。

2.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l)指名读。

(2)这一段里的“深情厚谊”、“浩瀚”、“抵达”三个词语谁会解释?(“深情厚谊”就是深厚的感情;“浩瀚”是形容水面辽

阔,无边无际的样子;“抵达”就是到达)

(3)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些词语?这问题等学到下面的课文再谈。

(4)小结:第一段写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到达美国本土圣迭戈港的时间和经过的地区。

(5)齐读第一段。

3.学习第二段(第2—4自然段)。

(l)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个自然段一共有九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这句话谁能换个说法吗?(中国军舰有史以来第一次抵达美洲大陆)联系第一段里的内容,为什么要写“1997年的一天”、“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些词语呢?(是为了突出这次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洲大陆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第2和第3句说了什么?(学生答)(板书:奔走相告争睹风采洋溢着欢乐)问:“奔走相告”是什么意思?(我奔跑着告诉你,你奔跑着告诉他)“风采”是什么意思?(指美好的仪表)

④上面第l句和第2、3两句话有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军舰第一次访问美洲大陆,所以人们奔跑着互相告诉,纷纷赶来争着看中国军舰的风采。来看的人这么多,圣迭戈军港才一连几天都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那么中国军舰和中国海军的风采怎么样呢?美国海军官兵看了有什么样的印象和反应呢,请齐读第4、5句。(学生读“中国海军……伟大的祖国”)问:这里的“士气高昂”、“举止文明”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士气高昂”指军队精力旺盛;“举止文明”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舰容整洁、士气高昂、举止文明、充满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海军的风采,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军军官的一句赞语,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评价:“卓越的精神”、“无上的光荣”,这是多么好的赞语呀!

⑤请默读下面第6到第9句,谁能说说这四句话是承接着上面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默读后答:这是承接上面第3句话,写出了圣迭戈军港怎样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的)这四句话还可以分成两层来看:第一层是第6、7两句,说的是中美两国官兵一起野餐,一起进行体育比

赛,还举行联欢会共同演奏乐曲。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在美丽的'……中美乐曲”)提示:这说明了两国官兵的欢乐和友谊。

⑥下面第8、9两句是第二层,讲的是美国海军军官的家属和附近的美国人欢迎中国水兵的场面。请齐读这两句。(学生读“美国海军军官……你好,中国”)提示:这两句写美国人民对中国水兵非常友好,增添了军港欢乐的气氛。

⑦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怎样概括第2自然段的意思,读了第3自然段就知道了,请齐读第3自然段再回答。(学生读第3自然段后答:可以用“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友谊”来概括第2自然段的段意)(教师板书:赢得美国人民的友谊)

②这一自然段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在课文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对!这是第2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之间的过渡段,它在中间承上启下,起联结作用。

③那么第4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也就可以知道了,谁来说说?(可以用“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和自豪”来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板书:使旅美侨胞倍感振奋、自豪)问:“旅美侨胞”指什么人?(指长住在美国的中国人)“倍感”是什么意思?(加倍感到)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了华侨看到中国水兵的风采时高兴的表现,谁能说说其中表示中国水兵风采的词语?(学生答)(板书:雄姿英发昂首阔步)问“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姿态雄伟,生气勃勃)再问: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高兴的词语?(学生答)(板书:忘情狂奔欢呼雀跃)

③第2至第4句写了当地的和专程赶来看望的两位华侨的话语。谁能说说其中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词语?(学生答)(板书:激动兴奋兴致勃勃热泪盈眶扬眉吐气)问:什么叫“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

出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

真是扬眉吐气呀!

这两个句子都是表示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的心情,用了惊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请齐读一下。(学生读)谁能说说这两句表达感情的不同方式?(前一句是用反问句表达的,后一句是正面表达)

④这一自然段说的是中国舰艇编队的来访,使广大旅美侨胞倍感振奋与自豪,那么朗读的时候,当然要带着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来读了。

⑤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本课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讲读了第一、二两段,知道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来到美国圣迭戈军港访问,既赢得了美国军民的友谊,也使旅美华侨倍感振奋和自豪。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思考文后练习4。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自豪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回答:第2—4自然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接在一起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学习第三段(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是一个结束全文的段落,一共有三句话。第l句说了什么?(学生答)问:“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蔚蓝色的航迹”表示什么意思?自答,蓝色通常是象征友好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太平洋上留下了一道友谊的航程。这一句略写了中国海军访问其他国家。

3.第二、三两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问:一位外国记者对这次访问评价怎样?“无法用海里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友谊深长,无法衡量)这两句写了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

4.这一自然段三句话都点明了题意,而第3句话末尾直接用上了课题,从而结束了全文。

5.齐读第三段(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着重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的经过,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带去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访问美国圣迭戈军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所以作了详写,访问其他三国只是一句话带过,这是略写,详写部分既分清了层次,又用过渡段起联接作用,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四、造句练习

1.复习“昂首阔步”、“振奋”这两个词语的解释。

2.联系文中的语言环境,体会它的用法。

3.口头造句。

4.把所造的句子写上练习本

《语文教案3篇[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