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学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教学目标的意义: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估;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3、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4、认知目标包括:
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5、情感目标包括:
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6、动作技能目标包括:
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7、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8、行为目标具备三个要素:
(1)具体目标: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2)产生条件: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3)行为标准:提出符合行为要求的行为标准。
9、任务分析:
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一级子地揭示其先决条件,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
10、教学中的九个事项。
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1、教学方法的定义: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常用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12、教学媒体:
(1)非投影视觉辅助;
(2)投影视觉辅助;
(3)听觉辅助;
(4)视听辅助。
13、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联系;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1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情境教学。在应用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
15、发现教学设计四原则: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6、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实施五特征:
(1)分工合作;
(2)密切配合;
(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
(5)团体历程。
17、个别化教学及其基本环节。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教学材料,加以操练和练习;
(4)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
18、个别化教学的经典模式:
(1)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
(2)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以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3)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等人提出。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心理学教学设计2辅导目的:
1、培养学生不追赶潮流,追星,盲目的去泡网吧,玩滑板车等,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树立正确地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分析:
由于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追明星,上网吧,使学懂得如何抵制来自不同环境的诱惑,不盲目的追赶潮流,保持独立的个性,敢对潮流说”不”.
辅导过程:
一、小组讨论:在你的圈子里谁有主见,不盲从,不跟风?
二、不追赶潮流为自己赢得了什么?
三、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四、想对盲从说,跟风的同学说什么?
五、教师总结:
通过讨论,得出:只有思想和灵魂独立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提示: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不去照搬老师的语言,而是根据老师的示范,用类似的语言表达求助和助人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角色投入和亲身体验。
心理学教学设计3活动设计
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便有什么样的人生。它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这便是“心理力量”。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心理品质教育应放在首位,心理健康的人常说“太好了!”,心理有病的人爱说:“太糟了!”,面对失败和困境,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
辅导目的
1、了解不同心态对人生的影响。
2、学习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向人生中的失败和困境,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辅导方式
1、讲述与咨询
2、角色扮演
3、模拟练习
辅导前准备
1、课前发放纸条,进行课前咨询(每人一份):
你 ……此处隐藏14218个字……人缺点多一些或者甚至有缺陷、就是因为上帝喜欢他的芬芳,咬得大口些。
(六)、榜样的力量
1、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都有不足,或者缺陷,但是他们都走向了成功。
2、出示有缺点或缺陷的名人事例。
3、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师总结:他们都勇敢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在不足面前没有灰心丧气。真正做到了悦纳自己,接受这个带有缺点、缺陷的本来的我。(板书:接受本来的我)
5、分享自己改正缺点的经历
6、书写自己的改正的缺点和改正方法。
(七)归纳总结
在人生中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客观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使自己更有自信,正视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善。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让自己扬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心理学教学设计10辅导题目:
怎样花压岁钱
主题分析:
每逢春节日,父母及长辈总会想尽办法取悦孩子,这当中就包括为孩子的腰包“充电”。没有通过任何劳动,孩子就能够得到报酬,钱来得如此容易,他们自然不会珍惜。如今在小学生中间,有一种乱花钱、高消费、消费攀比的现象,归根到底是他们理财能力差,不知道该如何支配金钱,不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金钱。这次活动以小学生中最常见的“花压岁钱”现象为例,引导他们学会理财,其实学会理财不仅仅是学会花钱,更是一种构建生活的方式,相当于一种技能,学会理财这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以后孩子的独立生活也将起到重要影响。
目的要求:
通过活动,帮助孩子正确理财外,还要通过言传声教使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以及感受亲情,懂得珍惜压岁钱。
课前准备:
了解小学生生日消费的一些情况。
辅导方法:
讨论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春节给孩子压岁钱,这是多少年不变的习俗。每到这个时候,每到这时候,大家是不是都很高兴?
同学们回答:“是”
教师:“那么,你们是怎样花自己的压岁钱的呢?
2.课堂讨论:怎样花自己的压岁钱?(学生自由发言)
3.课堂操作。
(1)讲故事一。幸福小学上五年级的乐乐,平时比较听话,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给他600多元的压岁钱,为照顾他的情绪,他妈妈就没要上来,让他自由支配。可前天我却突然发现,他的钱一下子少了很多,妈妈问他干什么用了,他开始不说,后来逼的急了说了实话,是请他们班的班干部吃肯德基用了200多元,买生日贺卡花用了100多元,和同学到网吧和其他营业性娱乐场玩花了250元。”就在短短的几天里,600元的压岁钱被儿子请客、买生日贺卡花、到网吧和娱乐场娱乐等所剩无几。妈妈知道后很生气,狠很地对他进行了批评。
(2)讨论交流。
①你认为乐乐的做法好吗?
②用压岁钱请别人吃饭、娱乐好吗?
③你以前的压岁钱是怎样花的?哪一次最有意义?
(3)教师小结:乐乐是一个非常讲义气、出手大方的男生,自认为压岁钱是自己挣就可以由自己支配,于是请同学一起去吃顿饭、娱乐,即使全花光了也不是很心痛,但他没有想到家长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我们上学,我们应从小懂得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理解父母辛劳,不可盲目攀比,大手大脚。平时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时髦。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账本,合理支出,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
(4)讲故事二。小明今年过年压岁钱挣了510元,他数完压岁钱后,盘算着压岁钱该怎么花?心想买一样玩具吧,转眼一想,玩具也已经够多的了,再买玩具有什么意思呢?于是他便去和爸爸商量,爸爸提议叫他把压岁钱用于交保险费、学费等。可他觉得爸爸少说了一点,就是把一部份压岁钱捐给贫困山区。因为那里很穷,有些小孩没得读书,所以他想把压岁钱捐给他们。爸爸听后惊讶地看着他,呆了一会儿,竖起大拇指,笑着对他说:“明明,你真有爱心!”
(5)讨论交流。
①你认为小明的做法好吗?
②这和你们以前花压岁钱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你拥有这么多的压岁钱,你打算怎样支配?
(6)教师小结:春节同学们有了压岁钱,不能完全任由自己去花,可以购买文具、作业本、书皮等学习用品,也可以把钱存在银行,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帮自己使用压岁钱。故事中的小明的做法非常可取,用压岁钱帮助贫困地区的小伙伴们上学,让压岁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总结和建议:春节每个同学都会挣一些压岁钱,教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在“怎样花压岁钱”这个问题上作了认真的思考,相信大家一定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压岁钱,能自觉地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不要超出自身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时髦。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账本,合理支出,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让自己的压岁钱花得更有意义。
心理学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能够通过聆听不同表现形式的摇篮曲,悟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熏陶。
3、能够从体验摇篮曲情感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伟大与无私,并懂得用实际行动去珍惜。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的`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尤其是八度大跳的部分。
一、导入
1、展示一组宝宝熟睡的图片,背景音乐为勃拉姆斯《摇篮曲》,创设优美的意境。
2、学生谈听后感受
二、主题呈现
1、显示标题“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2、作者背景介绍。
(1)学生介绍勃拉姆斯生平;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三、走进音乐
1、欣赏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思考问题。教师范唱,回答问题:听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2、教唱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2)教唱谱(讲解弱起、休止、装饰音);
(3)带着情感,用“u”模唱旋律;
(4)填歌词;
(5)处理情感;
(6)集体完整的演唱。
四、聆听与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摇篮曲
五、感悟
1、展示一副汶川地震中关于母亲舍身救子的图片,学生围绕图片谈自己的想象。(背景音乐为勃拉姆斯摇篮曲器乐版);
2、陈述这张图片背后的真实故事。
这是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故事,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母亲双膝跪地,身体匍匐着,她用瘦弱的背脊挡住了轰然塌下的房屋,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天地。孩子被救出来的时候,毫发未伤,甜甜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温暖。在包裹他的被子里,我们发现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未发出去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