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集合1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早上问候语 Good morning. 及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
教学难点: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 Hello,师生共唱。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
(3)学生用英语名字,自由下座位同别人打招呼并询问姓名。
2、 呈现新课、操练 (Presentation/ Practice)
(1)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 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 God morning. 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
(2)学生操练Good morning.
(3)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 I’m Miss Wang /Mr. … What’s your name? 学生回答 S: My name’s … 此时,教师主动与学生握手并说T: Nice to meet you. 鼓励学生回答 S: Nice to meet you, too.
(4)教师呈现句式This is ….并把新朋友John介绍给学生。
(5)学生操练句式This is ….
(6)听录音或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听到Let’s go to school.时,教师联合几位学生表演一下,帮助学生理解。
(7)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
(8)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简单介绍Miss, Mrs , Mr的用法,并鼓励学生说Miss, Mrs , Mr 。
(9)学生展示练习情况。
3、活动、操练 (Activities/ Practice)
(1)游戏1:“击鼓传花”
(2)游戏2:“听声音,猜朋友”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早上遇到老师时,要用Good morning!打招呼。
(3)会用This is ….来介绍自己的老师、朋友和家长。
(4)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下一节课表演本课A部分Let’s talk 的对话。
教学设计方案2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会读了吗?指名读(4名)——齐读
师:点击“刨根问底”,谁来说说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川川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叔叔提出问题,我们去看看他俩都谈了些什么?
二、学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了解岩石书
1、师:打开19课,我们一起来读1-4小节,谁来读川川?谁来读地质勘探队员?
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叙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读得真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2、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本“岩石书”呀?点击课件,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男女声比赛读——评价
三、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8小节。
师:当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书后,好奇心可来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下面就请两位小朋友来读读5—8小节,谁来读叔叔的话?谁来读川川话?小朋友读叙述部分。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了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引出“字”
师概括: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师:我们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对了!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能用书上的文字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两位学生介绍)
师:真能干,介绍得非常流利。
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老师来当川川,读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师:哦,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再请一组学生朗读,一生读川川的话,一生读叔叔的话,师评价:你看,“认真”一词读得真有味道,这真是一位充满求知欲望的小男孩!)
引:这本厚厚的书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
(2)生: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此处隐藏20829个字……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体会乌鸦因口渴难耐而着急的心情。
抓住终于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出乌鸦思考了老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从而体会到想出办法的兴奋。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行想象说话练习。1、齐读课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自己读读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文第一句。到处是什么意思?指导读词。
(3)乌鸦这时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4)找到水了吗?喝到了吗?继续往下读,你能体会出乌鸦这时的心情变化吗?
(5)指导朗读第一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乌鸦怎么做了?
(2)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什么是终于?
*指导朗读。
(3)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比较句子:
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实物演示这一部分。
*指导朗读。
4、这时乌鸦喝着水了,多开心啊!他会说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齐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由读第一小节,思考。然后指名说说。
学生说。并用到处说话。再指名读。
小组练读,指名读,读出焦急的语气。
自己读一读,体会当时的心情:高兴着急、失望
有感情地朗读。
自读第2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做动作。
通过朗读体会。
体会乌鸦高兴的'心情。
小组里读一读,并讨论一下。
读一读,想一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指名交流。
有感情的读词:一颗一颗
渐渐
指读,评议,赛读。
各抒己见。通过让学生读读、说说、演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乌鸦喝水的过程,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一过程,我用实物演示了这一过程,学生比较感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提高口头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除了放石子,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着水?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3、指导背诵课文。自读,同桌互读。
男女生比赛读
开动脑筋,想象说。
指名说说。
用表演的方式背诵。
四、指导书写
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观察办、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讲解笔画,教师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巡视指导。观察字的位置,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看老师写字,熟悉笔画的安排。
在本子上描红、仿影、临写。
板书设计
23、乌鸦喝水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到水
要动脑筋解决困难
教学设计方案1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
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
炽
作
热
《雨之歌》
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