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大连旅游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并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对课程的开发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动人的大连风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旅游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教学流程的构思
1、活用资源、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伊始,我就利用海旅游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大连风光,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积极为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出谋献策,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本次旅游相关的问题,如:参加这样的集体旅游应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提出应考虑安全、租车、租房、吃饭、门票等问题。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学生为本,模拟生活实际,逐一创设、租房、租车吃饭、门票4个活动情境,去大连那么远的地方,学生首先考虑的是租房问题,所以我创设租房情境,在设计租房方案前向学生设计了这个问题:租房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醒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要联系生活实际,弄清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及各种房间的价格。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怎么样租房最合算以上这一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反思交流、形成技能、感受快乐
全课总结时问学生:“在这次的模拟旅游的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懂得数学的真价值,从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技能,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五、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
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神奇秀美,蕴藏着好多知识,在旅游中,老师还发现会遇到好多数学问题呢
师:这节课王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是哪?
生:大连
师:想去吗?
生:想去
师:可是要去大连这么远的地方,我们不能说去就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都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生:随意回答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打算怎么去?
生:做火车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车票,请你仔细观察,在车票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生:哈尔滨开往大连的车票,起车时间为9:00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就请大家带上车票和老师一起踏上哈尔滨开往大连的火车吧。(出示课件,播放信息)
师:在列车员的介绍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晚九点从哈尔滨发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到达大连站,列车每小时行驶103千米
师:那你能不能利用你得到的信息算一算我们从哈尔滨到大连需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生:九个小时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晚九点到早九点经过十二个小时,再减去三个小时就是九个小时
师:你的回答真不错。我们需要坐这么久的火车,大家想不想知道从哈尔滨到大连到底有多远呢?现在就请你拿出练习本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生:103*7=927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听听列车员的回答。(播放课件)
师:大连站到了(播放课件)
师:坐了这么久的火车,你们一定很累了是吧?现在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找个地方休息
师:好,现在王老师就带大家找住的地方好不好?
生:好
师(播放课件)来到旅店,你看到哪些信息:
生:4人间80元,3人间66元
师:由于我们人数太多,只能安排13名男生和11名女生住在旅店的一层,既然是租房,我们就要考虑怎样租房合算,你们对合算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合算就是便宜
师:你的理解没有错,那么我们就先来讨论一下男生的租房方案,看一看男生怎样租房最合算,好不好?
师:在考虑男生租房问题之前啊,王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个表格,(课件)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不能读懂表格?
生:(说明表格的意思)
师:理解了表格的意思,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这个表格在小组内设计一下男生的租房方案,注意思考,男生怎样租房最合算
生:小 ……此处隐藏18908个字……重在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在情境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巩固和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个环节是巩固第47页、58页的教学内容,出示带大括号和问号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在大括号和问号这些符号的引导下,完整地认识了一个用数学的整体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问号的位置,重点引导:问号在哪?问题是什么呢?加强对“问题”的感知和理解。
第二环节是在没有了符号(?)的开放情境中。首先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交流看到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合适的信息,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根据你看到的左边有2个黄蘑菇,右边有1个黄蘑菇,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在此情境下,自己选择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同学们根据左边有2个黄蘑菇,右边有1个黄蘑菇,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个黄蘑菇?真棒,再看图,根据其他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小组里先说说。然后汇报根据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蘑菇”的`问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策略。比如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按左右来分,5+4或4+5。还可以怎么样计算?还可以按颜色分,3+6或6+3。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产生乐趣,锻炼能力。
第四个环节出示109页游泳图,要求先仔细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相应的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信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感悟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用不同信息,提出不同问题的用数学的思想。通过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同样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却列出了不同的算式。这是一个开放性提问,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互补学习,提高交往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
数学教学设计14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3根据a的相反数是-a,能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二、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6的点,看一看表示这两个数的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本身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人人动用手画数轴,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深入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讨论结束后,提问1、2人,帮助全班同学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相反数,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生:阅读课本第59页,并完成练习一第(1)~(4)题。
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0的相反数是0”也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a可以表示一个什么数,a与-a有什么关系。然后阅读课本第60页,并完成剩余的练习题,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练习情况。
师:认真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简化符号的`题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对待。
生:认真思考,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小组长、教师对学习困难生及时进行辅导。
师:请同学们先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看一看习题2.3中,哪些题你能不动笔说出结果,请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除A组第2题外都可以直接说出结果)
生:小结。完成习题1.3 中的有关练习。
练习
1在下列各式中分别填上适当的符号,使等号左右两端的数相等;
-(+19)=____________19;
____________10.2=+(+10.2);
____________(+12)=-12;
____________(-25)=+25。
2把下面的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0.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
-[+(-50)]= ____________。
3根据a+(-a)=0,那么(-8)+x=0可得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y+(+3.75)=0,可得y=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对不对?请举列说明。
(1)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就是这个有理数本身。
(2)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原来的有理数小。
(3)-a是一个负数。
作业
在数轴上记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并指出表示这些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数学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表达式y=Asin(ωx+φ),掌握A、φ、ωx+φ的含义;
(2)熟练掌握由的图象得到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3)会由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讨论其性质;
(4)能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题和学生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作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并根据图像求解关系性质的问题;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
难点:各种性质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函数y=Asin(ωx+φ)的性质问题,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因为,函数y=Asin(ωx+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模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5、布置作业:习题1—7第4,5,6题。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习题1—7第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