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9 12:24:05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乙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揭示的主题;

2、通过品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他鲜明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和精巧含蓄的布局;

2、加深对小说有关知识的掌握。

情感价值观

l、理解社会环境描写,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无情;

2、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主题。

教学难点

l、本文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以及精巧含蓄的布局,对小说初步欣赏。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充;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今天,我们又提出了:为中华之复兴而努力读书,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可见,读书是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升官发财,有的人是为了报效祖国,那么在封建社会末期,读书人的命运如何呢?周围的人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一起走进他最喜爱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摄取文中所透露的信息。(主要着重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让学生自由发言;

(2)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总结:这是一篇小说,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以“笑”为线索,勾勒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给我们展示了晚清世风图,在不动声色中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三、师生共同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本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孔乙己“咸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来反映主题。

(2)让学生找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生活片段,并拟小标题。①酒店揭短;②酒客奚落;③教我认字;④分茴香豆

(3)多媒体展示四个生活片段:让学生讨论通过酒客与孔乙己的对话以及孔乙己自己的表现所展示的人物性格。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分析总结展示出四个生活片段所揭示的人物性格。

酒店揭短酒客奚落

(自欺欺人)(孤芳自赏)

↖↗

孔乙己

↙↘

教我认字分茴香豆

(诚实善良)(迂腐不堪)

(5)学生思考:孔乙己后来的命运如何呢?

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掌柜的与酒客的对话,掌柜的与孔乙己对话。

②让学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推测孔乙己的命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怎样理解,为什么?

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并总结。

③总结:“大约”是作者没有亲见孔乙己的死去,所以只能用推测的词语,但是孔乙己生活在那样的社会里,没有亲情,没有温暖,周围的人把他当作笑料,对他冷漠无情,所以他必死无疑。

四、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1)孔乙己的命运如此悲惨,他到底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学生相互合作讨论,阅读1——3段。

(3)小组代表汇报合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4)总结: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期,人人势利冷酷而孔乙己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而他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这样他的经济地位与思想意识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了在咸享酒店里“站着喝酒穿长衫唯一的人”。

多媒体展示:

长坐(贫富悬殊)

↑↖↑

↓↘↓

短站(阶级对立)

(5)学生合作讨论文中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让学生快速阅读文中的插叙部分

②小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③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孔乙己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而不能生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免不了偷窃;死要面子,怕人讥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④小组讨论人物描写的方法。

⑤学生自由发言

⑥教师评价总结:外形整体描写来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肖像;服饰;语言;动作与神态描写;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五、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①小组讨论;

②推荐小组代表发言;

③教师评价总结:a封建科举制度;b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不仅不能成才,相反成了不能谋生的可怜虫;c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d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横行霸道,极端残忍。

(2)本文以笑来贯穿全文,如何看待文中的“哄笑”?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

①学生自由讨论;

②在讨论的基础上自由发言

③教师评价总结:文中的“笑”有麻木的笑、玩弄的笑、附和的笑以及孩了们天真的笑。作者用笑写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作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多媒体展示“

病态附和

(酒客)(“我”)

↖↗

↙↘

玩弄天真

(掌柜)(孩子)

(3)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①学生自由讨论;

②自由发表看法;

③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总结。

(4)拓展:假如孔乙已像范进一样老来中举,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呢?

(学生自由讨论)

(5)今天,我们也在考试,也在选拔人才,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与封建科举制度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6)总结,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封建科举制度造就两类人:一类是沿着科举制 ……此处隐藏33655个字……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通过对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个性。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长期不洗不补,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由此深刻揭示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文中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他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是“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3、教师小节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形象:孔乙己是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但后来由于自己并非真正地辛苦苦读、又好喝懒做,最终在人们的嘲笑声中以及在科举制度的摧残下,将要死去了。从孔乙己的遭遇中,体现当时国民的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

性格:自命清高、迂腐、懒惰、死爱面子、自欺欺人。

我们要学习作者感受人的技巧,能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服饰等特点来感受,这与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技巧相吻合。学习本文应该学习名作家笔下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原理,来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技巧。以便为我们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并形成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五、体会《孔乙己》的主题

1、找学生回答(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归纳:

本文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批判了冷漠、麻木的旧中国国民和病态的旧社会以及在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无奈。

六、小说三要素的体现

小组讨论: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体现

明确:(板书)

人物:主人公:孔乙己,性格:自命清高、迂腐、懒惰、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配角:酒店老板、伙计、顾客。

环境:社会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环境:鲁镇的酒店。

情节:开端:从开头到孔乙己的出现;发展:从孔乙己的身份、被人取笑、卖弄“学问”到他的善良;高潮:从酒店中有人议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到他瘸腿来酒店喝酒后走了;结局:孔乙己始终没有出现,大约的确死了。

七、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鼓励学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肯定和表扬。

八、教师总结全文:本文是一篇小说,作者通过刻画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社会对穷苦人的凉薄,以及封建科举制度残害读书人的现实。

学习本文,我们要从人物身上解读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是人情冷漠,国民麻木不觉悟的根源。由此,我们要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让我们勤奋努力,掌握知识技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九、作业: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思想内涵。

2、归纳孔乙己性格特点,体会封建社会制度的毒害。

3、品味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学习写作方法。

《孔乙己》教学设计15

一、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二、小说相文体知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和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和。

三、合作探究

(一)课文第一部分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1)酒店的格局——人物活动特定的空间。(图)

(2)故事发生的时间——清末。

(3)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短衣帮:站、外

穿长衫:坐、里

“我”——线索人物

(4)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二)文章第介绍了有关孔乙己的哪些生活片断?请找出来并分别加以评析。

(1)掌柜板脸,孔乙己到店便带来笑声。

(2)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3)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三)、孔乙己周围的人物分析

长衫主顾(冷酷)、掌柜(无情)、短衣帮(麻木)、小伙计(鄙视)、孩子们(天真无知)

——(笑)

(四)、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五)、课文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的?

1.侧面描写(对话)——被打折了腿

2.环境烘托——悲凉、阴冷的气氛(“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3.外貌、语言、动作的前后变化——思想受毒害、身体受摧残

(1)前后外貌的变化。(外貌)(2)“偷”与“窃”。(语言)(3)“排”与“摸”(动作)——让一学生上台演示

四、看视频,谈感受。

思考: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怎样呢?

1.猜测(大约)——无确凿证据 遭受冷漠的小人物

2.的确——很久都没来喝酒了

3、一个字,三个标点符号。(死?死。死!)

五、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我们来整理一下他的档案。

注:学生填写履历表

八、讨论: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因素:

1、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2、人。

六、亲爱的同学们,你最想对孔乙己说些什么?“三忌三要”

忌懒惰、要勤奋

忌不争、要上进

忌虚荣、要务实

七、拓展延伸:孔乙己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八、教师寄语:真正伟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统治自己的心灵。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