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1、过渡: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一绝情有独钟呢?学习了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看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奇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一、教材解读: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瓷胎独特,十分搞笑。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督导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
3、导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3、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充满生机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为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 ……此处隐藏31399个字……?
⑧带着赞美的思想感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⑨总结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写作方法。(先写实,再联想)
3.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思考陪客松和送客松奇异姿态是怎样的,作者把它们联想成什么?
4.三大名松的姿态奇特,顽强生命力令人折服,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这部分句子,让他们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
5.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6.分组自由背诵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二)师范读,学习课文第三段。
1.范读第三段,要求学生找出两个词语,补充板书,并说说理由。
2.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一下黄山松的奇特姿态还有哪些?生想象练说。
三、拓展延伸,想象练说。
出示探海松、卧龙松等奇松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画面,仿照课文第二段作者描写三大名松的方法,选一株或几株松树,说给同学听。
四、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1.浏览课文,看看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黄山松“奇”在哪里?
3.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有神奇的九寨,甲天下的桂林,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五、布置作业,实践体会。
1.继续背诵课文第二段。
2.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小导游,条件是普通话标准,口才好,能把三大名松的特点说出来,有条件的同学请浏览下面这个网页,设计一段导游词。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习,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习。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